摘要 近日,由重慶三磨海達磨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磨海達”)研制的六軸聯動數控砂帶磨床順利通過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汽”)驗收,成為目前國內唯一通過用戶驗收并能實現工程化的大...
近日,由重慶三磨海達磨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磨海達”)研制的六軸聯動數控砂帶磨床順利通過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汽”)驗收,成為目前國內唯一通過用戶驗收并能實現工程化的大型葉片型面加工六軸聯動全數控砂帶磨床,這標志著我國已經完全打破了國外對此類裝備的技術壟斷。 在東汽震后新建的德陽葉片工廠,車間內排布著一臺臺嶄新的葉片加工高檔數控機床,這些設備幾乎清一色的國外品牌——主要是德國、意大利、瑞士和日本品牌,其中一臺印著“中國重慶”字樣的磨床顯得格外醒目,這就是由三磨海達牽頭,與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通過典型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新近開發成功的六軸聯動數控砂帶磨床——專門針對大型汽輪機末級動葉片這一類復雜曲面。
據介紹,該磨床以砂帶為磨具,葉片工件夾持于位于X方向移動工作臺上的可轉動夾具與專用尖頂中,實現A軸全程回轉,帶B/C軸雙擺角強力精密砂帶磨頭安裝可實現Y/Z坐標運動的立柱上。根據不同葉片型面構成特點,采用全數控六軸聯動編程方式可自動對工件表面進行粗磨、精磨和拋光加工。
該機具有剛性好、精度高、靈活性強、響應快、加工效率高、加工表面質量好、拋磨葉片型面準確、勞動強度低、環保條件好等特點。其專門配套開發的TBGS數控編程軟件操作簡單,算法穩定可靠。是針對由不銹鋼、鎳基高溫合金或鈦合金等難加工材料組成的復雜型面葉片高效率加工的理想設備,特別在適應氣道邊緣難加工區域的磨削加工性能上更是達到國際首創水平。由于采用了國際領先的六軸聯動方式,在功能上既可實現精鍛毛坯直接加工,也可用于銑削后精磨和拋光處理。該磨床的設計制造及加工性能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東汽災后重建過程中的葉片生產瓶頸突破和國產核電末級57英寸葉片自動化拋磨難題解決起到了關鍵積極作用。
牽頭研制該設備的三磨海達總經理黃云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詳細介紹了這臺高檔磨床的研制歷程。
大約4年前,由于核電等新上項目及產能擴大的要求,經多方調研和論證,東汽準備通過國際采購方式專門采購針對大型汽輪機末級葉片磨削的自動化設備,要求CNC控制,實現六軸聯動磨削加工,主要用于各類汽輪機葉片、航空發動機葉片等復雜曲面的高效精密磨削,也可實現如船用螺旋槳、葉輪等復雜型面零件的磨削和拋光。由于該設備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全球只有德國、日本、美國的幾家公司生產,而這些國外制造商都以一臺磨床近千萬元的價格壟斷了國內汽輪機廠家的采購之路,同時嚴禁國內用戶不得將該磨床用于軍品加工,并定期核查磨床的加工記錄。
黃云告訴記者:“得知國外同行這樣咄咄逼人的態勢,我們多次找到東汽葉片廠的負責人,表示愿與東汽攜手共同研制這臺高檔磨床, 同時我們許下了研制的此臺設備等東汽使用滿意后再付款的正式承諾。由于三磨海達在各類砂帶磨削設備產品方面的技術實力和多年來為東汽提供過50余臺手持式砂帶磨床的堅實合作關系,更為重要的是三磨海達誓言擎起在砂帶磨床方面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振興民族工業大旗的決心深深打動了用戶, 2006年,在東汽進行的國際公開招標中, 面對國內外多家強勁對手, 我們獲得了這臺磨床研制合同。”
三磨海達正式啟動開發六軸葉片磨床的消息被國外廠家獲悉之后,他們并不以為然,甚至表示:“中國人要做出這個產品還要十年。”回憶至此處,黃云有些激動:“記得當時正在熱播電視連續劇《亮劍》,劇中主人公李云龍的‘逢敵必亮劍’的名言深深感動和激勵了所有三磨海達人。”
于是,三磨海達人頂著巨大壓力,組織了以黃云教授為核心的最精銳的技術隊伍,經過 2年的艱苦研發,終于在2008年初研制出了國內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率、高精度、大規格六軸聯動數控砂帶磨床2MY55200-6NC。通過在東汽近半年的工程試用,該機實現了40英寸、43英寸和57英寸等不同規格大型葉片的穩定磨削工藝試驗驗證,先后累計磨削了500余片根本無法采用人工方式打磨的大型核電葉片,并保持了良好的磨床剛度、精度和可靠性,用戶對該磨床的性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順利通過了東汽的最終驗收。近期,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領域專家組一行到東汽調研時也高度評價了這臺國產化葉片高檔磨床。
據悉,國內包括陜西鼓風機廠、無錫葉片廠、成發航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新藝機械廠及哈爾濱汽輪機廠等數家客戶都對該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截至目前,其中的3家公司已經與三磨海達簽署了葉片數控砂帶磨床的定購合同,該設備已經進入小批量生產。同時,三磨海達已經開始著研發核電73英寸葉片的超大規格六軸聯動數控砂帶磨床和航空發動機葉片的小規格六軸聯動數控砂帶磨床。
六軸聯動數控砂帶磨床的用戶終驗收成功,表明我國已完全打破了國外對此類裝備的技術壟斷,改變了國內長期以來僅能依靠鉗工手工修磨葉片的落后工藝,很好地詮釋了機床制造業的“亮劍”精神。另外,該磨床的成功驗收也為我國研制大飛機發動機葉片及其他復雜型面零件制造提供了關鍵技術裝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