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被眾人“親昵”的北方市場記者:“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來看看東北和華北的玻璃市場?”市場人士:“這里是玻璃產業整合最好的地區,區域內基本維持著供需平衡。”
被眾人“親昵”的北方市場記者:“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來看看東北和華北的玻璃市場?”
市場人士:“這里是玻璃產業整合最好的地區,區域內基本維持著供需平衡。”
投資大佬:“玻璃市場行情真有那么好嗎?”
分析師:“區域間價差變化較大對其他地區的影響。”
交易所:“從去年到今年,本溪迎新玻璃和河北沙河玻璃的相關性在86%上,該區域玻璃價格對期貨價格和對整個現貨市場價格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從以上市場各人士的回答中便可看出,北方玻璃市場成為了當前眾人所“親昵”的地區之一。
事實上,北方玻璃市場被大家所關注的原因遠不止這些,從800元/噸上漲到1400元/噸,從脹庫演變到清庫,以及北貨源源不斷地南下,近兩年的北方玻璃市場無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北方玻璃市場中,2012年之前,由于東北地區玻璃生產企業較少,需求量大,一直處于凈流入的狀態,市場價格居高不下。東北市場一直曾有著“價格高地”領跑全國玻璃市場的特征。
但在2012年之后,受到本地新建生產增加的影響,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隨著2014年以來東北玻璃產能的大幅提升,“高地”優勢已然消失。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2013―2014年隨著迎新、信義等玻璃集團在東北地區新增生產線,東北玻璃產能明顯提升,2014年產能達到0.9億重箱,較2013年增長40%。
對于這一點,河北迎新集團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曉亮也深有感觸。“其實早在2014年下半年就已看出了會經歷玻璃市場大熊市的趨勢,因為東北地區首當其沖,經濟結構與其他地域略有區別,再加上后期有不少玻璃廠也在不斷地相繼投產,就造成了短時間里,玻璃需求量下降,產能急速增加,呈現出階段性嚴重的供需不平衡。”趙曉亮表示,2014年6月份,東北的玻璃廠家陸續開始降價,東地區玻璃市場洗牌大幕拉啟。
在成本控制、資金、企業管理等諸多優勢下,一些新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將一些老牌東北玻璃企業淘汰出局,完成東北市場的“洗牌”。
趙曉亮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通過2年多的市場洗牌和整合,東北地區玻璃市場相繼停掉了10幾條生產線,目前基本達到了區域內的產銷平衡,玻璃價格也有了逐步的回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受到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等地區的玻璃市場較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區在市場規模、產業集中度、深加工市場等方面均表現不足。
根據中國玻璃期貨網的統計,2015年東北地區玻璃年產能不足1億重箱,僅占全國總產能的7%,深加工產業也遠不及華東、華南。此前,東北地區的玻璃加工企業大部分以房地產建筑裝飾裝修為主,盡管目前有部分玻璃加工企業已開發了其他領域的玻璃產品,但仍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
“快出”主導冬儲節奏放緩
雖然規模遠不及珠三角及長三角等發達地區,但北方玻璃市場特有的季節特性也決定了它的“不可忽視性”。
尤其是近些年來,北方冬季也常常出現了北貨南下的局面。在區域市場價格差異變化比較大的時候,為了增加冬季銷售,北方地區不少玻璃會運輸到南方市場,對南方地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而這一切源于北方地區較強的傳統季節變化對于市場需求有著比較大的影響。這其中,東北地區季節性特征最為明顯。冬季下游建筑業和加工業停工時間較長,從11月到來年的3月,一般玻璃需求會存在有5―6個月的“真空期”,從而導致玻璃生產企業庫存和市場價格在季節性因素影響下波動。
實際上,玻璃市場中素有的“冬儲”的由來也與東北地區冬季氣候嚴寒,玻璃下游建筑業和加工業停工周期長有關。
“‘冬儲’顧名思義,就是冬天儲備貨物。”北方某玻璃廠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為啥冬儲,就是因為價格低,冬天存著貨不出售等待來年的小陽春賣個高價。
記者了解到,由于玻璃為連續生產,進入冬季后企業庫存壓力較大,因此通過降價、保價等方式吸引貿易商進行“冬儲”,以緩解自身庫存壓力。
“東北地區冬儲玻璃是受到季節因素影響產生的特殊時期解決玻璃生產企業冬季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辦法。”業內資深人士陳小飛告訴記者,由貿易商提供一定數量的資金,玻璃生產企業進行一部分價格讓利。“冬儲銷售措施有利的一面就是能夠緩解玻璃生產企業冬季不能銷售,而造成資金短缺的情況。不利的方面就是由于冬儲數量過大,造成次年春季以后市場價格啟動壓力比較大。”
談及冬儲,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東北地區冬儲情況和玻璃行業周期性調整有一定的相關性。在前期本地區產能增速比較多之后,受到供需矛盾嚴重失衡的影響,使得冬儲價格高于現貨銷售價格,使得冬儲的貿易商和加工企業遭受較大的損失,削弱了該市場貿易商冬儲的積極性。
從2015年開始,東北地區玻璃冬儲的思路其實已有了一些變化。多數玻璃生產企業和加工企業開始盡量增加出口和銷售到南方市懲華北部分市場的辦法,實現當期銷售。盡可能地不增加本地區冬儲產品,以便次年春季市場價格的啟動。
“往年,一看市場行情好都會多存點,但現在沒有必要再去做這個事。”在上述玻璃企業負責人看來,所謂的儲,是在某一環節減弱了。只要是目前這個價格,市場都不會儲了,都是正常出貨。市場良性循環運轉起來,資金能夠正常回籠運作。
“我們今年冬儲的思路就是盡量能少冬儲就少存,備足自己的流動資金。只要價格相對來講還可以,能走出去就走出去,這樣的話對開春以后,市場的啟動時會有一個很好的作用。”據趙曉亮介紹,他們今年將拿出2條半的生產線全部隨市場出貨,只留有一條半的量作為冬儲的備貨量。
記者發現,此次走訪的幾家北方玻璃企業庫存都處于低位,今年來始終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紅火背后出口“亮點”喜人
庫存低位說明了什么?貨都銷出去了。這一點,從此次走訪的幾家企業反映的訂單情況來看也足以能夠證明。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北方這些玻璃廠家的訂單量普遍都有了明顯的增加,尤其是下半年以來,訂單量上有了一個“質的”的飛躍,有的廠家加工訂單量甚至比去年翻了一倍。目前,該地區不少玻璃企業的訂單排產計劃到了10月底甚至是11月,而訂單“排產計劃”一詞在也只有玻璃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才會出現。
玻璃市嘲三、四年等一回”的紅火場面今年終于來到了,這也令東北市場有所受益。“一方面,市場價格的‘水漲船高’,下半年以來東北玻璃價格漲幅達到20%以上;另一方面,供需面的改善,從調研的玻璃企業來看,出庫情況較好,庫存水平較低。”中信期貨分析師張駿稱。
不論是在玻璃深加工企業,還是在玻璃生產企業,走在碩大的廠庫里,吸引記者的不止是排隊等候拉貨的貨車,還有一些木箱訂制的玻璃架子。只見一排排用木箱加固的玻璃架子整齊地排在倉庫里,就像是一個個英勇的士兵守衛著整個碩大的廠子。據介紹,這些架玻璃基本上都是用于出口。
不可否認的是,今年房地產市場需求增加了玻璃的消耗,汽車和出口行業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尤其是出口成為今年市場需求的一大亮點。上個月期貨日報記者在走訪沙河地區時了解到,該地區玻璃出口量較去年同期有著40%左右的增幅。而在東北和華北地區也同樣如此,出口情況異常喜人。
“我們之前沒有做過出口,今年5月份開始我們能夠做到30%的產量。如果按一年300萬重箱的產量計算,出口能做到100萬重箱,主要出口到非洲C類地區。”上述玻璃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而在遼寧本溪玉晶記者了解到,目前有1條半生產線做出口以及津京唐的優質浮法玻璃,未來,將會增至2條甚至到2條半的生產線來做出口和發往津京地區優質浮法玻璃產品的銷售。
同樣,在華北市場,出口也是一樣的紅火。“我們現在庫存20萬重箱,8天產量,比往年同期要少,去年大概是50萬重箱左右。”河北明營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桑路明介紹,公司今年出口量整體上漲了超過40%,發往拉丁美州、非洲等一些國家,出口訂單排期排到了一個月以后。
而考慮到秦皇島的臨港優勢,做出口有它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上公司新的領導班子訂的基調也是加大出口,所以中國耀華玻璃集團有限公司秦皇島弘耀節能玻璃有限公司的出口上升速度非常快,整個出口也在持續增加。中國耀華玻璃集團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曹紅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茶玻的出口能占到80%,深灰的出口能占到90%,白玻的出口占15―20%。
“全球我們可以覆蓋80幾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國家地區相對用的會更多一些,像南美、非洲、中東、東南亞包括印巴地區,這些地方發展建筑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玻璃的需求量很大。”曹紅稱。
據了解,今年以來,玻璃出口量增加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變化造成國內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國內生產企業為了減輕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平衡區域價格差異的結果。在國內原片玻璃出口量增加的同時,加工產品出口量也有比較大幅度的增加。
尋出路“一專”基礎上做“多能”
在北方玻璃市場中,受地理限制,東北市場與主流玻璃市場之間相對割裂,從而形成較為獨立的一個市常但是隨著地區價差的波動,尤其是像14―15年東北玻璃價格深跌導致地區價差擴大時,仍有一部分東北玻璃外銷華東、華南市場,并對當地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
同樣,雖然現如今東北玻璃市場供需結構相對平衡,但是也抵不過外來低價貨源的沖擊。此次調研記者了解到,東北和華北與沙河的正常價差在200元/噸左右,沙河的貨車一旦進入東北,東北地區的玻璃企業老總便會“眉頭緊鎖”,隨時要做好“應戰”的準備。
“盡管區域間的生產企業在價格和產品品種、規格等方面有一個聯動的效應,但是也存在比較大的競爭壓力。尤其大部分生產企業產品基本雷同,還是需要依靠自身的競爭優勢取得領先地位。”張駿說。
調研中記者發現,在玻璃市場整合過程中,北方市場尤其是東北地區的玻璃企業已逐漸認識到市場平衡、產業升級、產業鏈拓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其中,玻璃生產企業不再一味的通過產能擴張、價格競爭來奪取市場份額,而是通過產品精細化、差異化爭取更多市場,通過發展深加工來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利潤。同樣,玻璃深加工企業資金管理意識逐步提高,在選擇訂單方面也表現的更為謹慎,同時通過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未來,我們認為在普通玻璃上找出路沒有實際意義,經過這段時間出口的變化,我們想把加工玻璃的出口也帶動起來。”趙曉亮說,從過年開始我們籌備了制鏡和一些夾膠生產線,這樣的話可以就可消化將近一條生產線四分之三的產能。“不管以后市場行情再好或是再壞,玻璃始終該往外走的走,國內一直保持東北地區屬于一個貨源短缺或者是微缺的狀態。”
而作為東北地區典型深加工代表之一的本溪至善鋼化技術玻璃有限公司依托玉晶原料基地,致力于就地就近做大做強玻璃產業。“目前,做玻璃的已經著眼于更廣闊的領域,新型強劑材料、硅酸鹽這樣一個技術,也是在‘一專’的基礎上做‘多能’。”本溪至善鋼化技術玻璃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彥雙表示,基礎產業玻璃加工,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也好,都涉及的是我們制造業加工品牌向外走的問題。
在李彥雙看來,去庫存,實際上就是找出路、找替代。“櫥柜、菜板、加熱板、面板等新興需求,家裝玻璃未來需求會越來越大。”
目前擁有4條生產線的耀華玻璃集團,隸屬于兩個全資子公司。一個是北方公司2條顏色玻璃,現在做的是茶玻和福特藍。另外一個全資子公司是弘耀公司2條白玻生產線,4條線產能大概在一年1380萬/重箱。“后期操作,以保持價格穩定作為操作的主要思路,還有及時調整生產品種的種類,通過生產品種的調整,促使價格的維穩。”曹紅稱。
價格修復后上漲同步意見不一
如今,談及日子的改變,北方玻璃企業感慨萬千。“過去吃清水,現在變煮雞蛋,啥時候要能再能加片肉就好了。”上述玻璃企業負責人調侃道,玻璃價格連續幾年在低價位運行,很多玻璃企業都因此傷過元氣。待把資金都耗干后,現在有點“回血”的狀態了。
“現在玻璃廠老板又恢復了挺直腰板、頭高昂、面帶微笑的姿態。”在他看來,玻璃行業要是能夠維持住這個行情有一兩年的光景,這些受過傷的企業都會恢復元氣。”
希望美好,但現實卻再次被潑了冷水。自7月以來,一路瘋狂上漲的玻璃價格突然斷了“擋”,踩起了“急剎車”。中秋節后玻璃市場上漲開始松動,各區域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與此同時,期貨盤面也呈現出了回落震蕩的態勢。
“前期價格的上漲是玻璃行業周期變化的正常階段。由于華南地區價格上漲速度過快,加大了和周邊市場的價格差異,造成大量的外埠玻璃流入華南市場,從而引發本地區生產企業價格回調。”在陳小飛看來,這是市場價格變化過程中的必然階段,是市場價格理性回歸的結果。
短期的價格下跌更多受前期上漲過快以及運費上漲、節假日等因素的影響,修復回調的意味更濃。同樣,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貨部負責人焦勇剛也認為最近的行情是屬于修復性的行情。
“從市場需求端來看,目前,房地產反映的主要數據短期內年底之前不會有較大的影響,其實需求端還是相對穩定的。在銷售價格大幅上漲的前提下,最近幾個月新點火復產的產能增加也并不是很多,反映出廠家對這種一個是對自身發展理性程度有所增加,再一個就是對行情走勢信心不足。”焦勇剛表示,目前,階段性的區域價格回調也屬正常,預期未來可能在1―2個月,起碼在現貨“金九銀十”旺季期間,玻璃價格或維持堅挺。
在張駿看來,短期的玻璃市池調將持續至國慶節后。未來市場分歧在于房地產需求增長能否持續,即供需面改善的驅動力是否尚在。“10月份以后北方地區將逐步進入淡季,對整體市場需求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在年初房地產投資和新開工大幅反彈的支撐下,四季度建筑玻璃需求淡季不淡的預期猶存。”
談及玻璃市場未來的風險,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運費上漲影響持續發酵,加重下游觀望情緒,從而影響玻璃企業出庫。此外,冬季極端天氣對下游開工、運輸等也會產生一定的利空影響。另一方面,房地產銷售失速下滑、樓市調控政策大范圍收緊會影響房地產和建材需求持續復蘇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