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聯冶金商會會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日前表示,2017年,鋼鐵行業形勢可能不會好于甚至會差于2016年。去產能首先要去掉不符合工信部《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落后小企業和生產“地...
全聯冶金商會會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日前表示,2017年,鋼鐵行業形勢可能不會好于甚至會差于2016年。去產能首先要去掉不符合工信部《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落后小企業和生產“地條鋼”企業的產能。鋼鐵企業一定要千方百計避開同質化惡性競爭,有條件的鋼鐵企業應適當涉足非鋼產業。中國冶金報援引沈文榮認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須去除落后產能,保護先進產能。同時,在去產能的過程中要不斷調整升級,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鋼鐵行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去產能首先要去掉不符合工信部《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落后小企業和生產‘地條鋼’企業的產能。這些企業不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全聯冶金商會的統計范圍內,歸屬地方管理,絕大多數是游離在去產能任務之外的落后產能。”沈文榮稱。
據了解,工信部自2013年以來,分3批公告了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304家企業,涉及煉鋼產能10.6億噸。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粗鋼總產能約為12億噸。這兩者之間相差的1.4億噸產能,基本都是不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產能,多數屬于落后小企業。比如,全聯冶金商會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目前我國“地條鋼”產能至少有7000萬噸。
“去產能本應首先砍掉這些產能,但是據我們了解,在主要產鋼省、市公布的去產能具體安排中,這類落后的小企業絕大多數都沒有被列入去產能名單,躲進了‘避風港’,而合規產能卻被壓減。”沈文榮表示。
沈文榮提出,在去產能過程中,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論。國有企業一般是大集團,可以在全集團內統一考慮哪個地方去產能、哪個地方保產能、哪個地方增產能,但是民營企業一般只有單個企業,不能實現全集團合理安排。
“有的民營企業本來就只有兩座高爐,怎么去產能?去了產能之后還怎么組織生產?因此,針對不同企業的情況,去產能的政策要靈活調整。”沈文榮稱。
“鋼鐵企業一定要看清形勢,保持轉型發展的定力,不要因為今年3月份以來鋼材市場形勢出現好轉而有所動搖。”沈文榮提醒,2017年,鋼鐵行業形勢可能不會好于甚至會差于2016年。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9個月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52.09億元,同比增加531.33億元;銷售利潤率為1.27%,同比上升2.56個百分點。全聯冶金商會統計的90家重點民營企業實現利潤241.7億元,銷售利潤率為3%,同比增加2.67個百分點。今年鋼鐵企業效益好轉,沈文榮認為有4個原因:
一是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企和用鋼企業的心理預期發生了變化,而且化解過剩產能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是去年底和今年初,國家加大了精準投資的力度,而這一期間鋼企和社會庫存幾乎為零,結果3月份項目開工后,建筑鋼材供不應求,刺激價格上漲;
三是房地產行業有所回暖;
四是鋼材價格已經降至歷史最低點,嚴重背離價值規律,此時市場制衡因素稍有變化,就會回升。
“但是,我們的效益并沒有回歸到應該的合理水平,只是好轉而已,鋼鐵產品合理的利潤率應該是5%~6%。從全年來看,鋼鐵企業第一季度虧損,第二、第三季度有利潤,第四季度利潤空間會收窄,預計明年利潤空間仍會進一步收窄。”沈文榮表示,好轉的局面難以維持,主要是因為明年支撐鋼材價格上漲的剛性需求難以持續增長,但是鋼鐵產量很難下降,加上煤焦礦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鋼企的利潤空間將被壓縮。
“面對去產能、環保和經濟下行三重壓力,鋼鐵企業一定要實行差異化發展,千方百計避開同質化惡性競爭。有條件的鋼鐵企業應適當涉足非鋼產業,不要在鋼鐵產業這一棵樹上吊死。”沈文榮建議鋼企要不斷創新管控模式,優化價值鏈,并以創新為核心,腳踏實地做好轉型升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