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司2015年7月注冊,從2016年2月投產開始,生產線就沒有停下擴產能的步伐,生產的電鍍金剛線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楊凌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英...
“公司2015年7月注冊,從2016年2月投產開始,生產線就沒有停下擴產能的步伐,生產的電鍍金剛線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楊凌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英說,“去年公司邊建設生產線,邊投產,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83億元,凈利潤0.95億元。今年我們的產能每個月都在增加,到三季度末可達80萬公里/月。”美暢新材生產的電鍍金剛線目前主要應用在光伏產業單晶硅和多晶硅的切片領域。“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日本企業。”吳英說,“只有在技術上持續保持領先,才能在性價比上超越他們。”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實現進口替代
電鍍金剛石線鋸技術起源于日本,市場曾長期被日本廠商占據。2015年以前,國內同類產品依賴進口,成本較高,進口日本的80um金剛線市價高達0.4元/米。2015年之后,國內部分廠商加大研發力度,引進日本生產技術和裝備,形成了一定競爭力。
伴隨美暢新材80um、70um金剛線陸續投放市場,拉開了電鍍金剛線行業提質增效降價的序幕,前期國外主流金剛線供應商價格體系被擊穿,其也紛紛降價以謀求市場份額不會快速縮減。
“雖然公司起步比人家晚,但我們可以避免前人走過的彎路,每一次產品技術的革新,都會給金剛線行業帶來顛覆性成果。”楊凌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賈海波,也是公司電鍍金剛線技術突破的引領者之一,他說,“美暢新材于2015年12月花費10億日元購買了日本先進的生產線和生產技術,在吸收和消化日本技術的同時,設計和改進了自己的生產裝備,形成了全球領先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鍍金剛線裝備工藝。
憑借自己研發的生產線和技術工藝,美暢新材在2016年2月正式投產后,當年銷售量即躍居國內電鍍金剛線企業首位,達120萬公里。截止2017年3月,公司在產年產能已達到400萬公里,9月底前完成產能擴充后可實現年產能1000萬公里。
吳英認為,美暢新材雖然進入電鍍金剛線行業較晚,但是公司研發團隊自2010年起就致力于電鍍金剛線研究開發。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反復試驗和技術改良,目前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穩定供應量超過30萬公里/月(70um、65um等規格金剛線)的企業。
“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切割成品率、切割效率上看,美暢新材生產的電鍍金剛線均可以完全替代國外同類進口產品。”吳英說,公司產品推出一年內不斷優化,迅速成為行業主流單晶硅、多晶硅廠家隆基股份、阿特斯、晶科能源等的核心供應商,徹底改變了下游晶硅切片企業依賴進口日本金剛線的歷史。
和光伏企業攜手降低硅片成本
電鍍金剛石線并非標準工業化產品,使用中涉及大量與客戶的溝通試驗工作,切片機廠對自身切割機臺的改造、切割線速、切割拉力等技術參數的變化,都會涉及到金剛線生產過程中相關技術參數的調整,因此電鍍金剛石線企業需要與相關廠商保持密切的技術交流,提供個性化綜合提效解決方案。
賈海波說,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優勢可以使公司根據客戶需求,設計、生產以及組織實施綜合金剛線應用方案,包括金剛石線外觀尺寸(直徑、長度等)、定制用線量(0.5~1.5米/片)、切割時間(1~3小時/刀)、調節線紋深度、匹配設備和客戶工藝,可針對不同客戶不同機型提供量身定做的線鋸產品。
據介紹,公司獨有的生產線裝備投資只有行業同類的三分之一,與行業裝備單機單線或者單機雙線生產模式相比,公司獨創的單機六線生產模式使生產效率提升了3~6倍,生產成本大幅下降,每米電鍍金剛線的生產成本不足0.07元,而行業平均成本在0.12元以上。
目前金剛線行業還處于前期的技術壁壘階段。賈海波認為,美暢新材最核心的競爭力在于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均為自主研發,在后續工藝技術升級和設備提升效率過程中公司仍然具有較大潛力。
賈海波說,美暢新材從踏入金剛線行業伊始就堅定的走技術革新路線。目前,在衡量金剛線性能最重要的指標比如切割成品率、出片率、切割效率上,我們的金剛線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越同類進口產品的品質,在全球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
“從設備、關鍵材料、工藝到體系檢驗和管理,都是我們自創的。”總經理賈海波介紹到,“在保持公司持續技術領先性上,美暢新材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從工人、設備維修人員、技術到研發人員多維度進行產業創新,僅2016年一年即實現創新項目逾百項,申請技術專利數十項,對于核心材料配方我們也在持續優化,在工藝改進上我們每一個環節都有新突破。”
董事長吳英介紹,美暢新材獨創的單機六線生產模式不但投資少,而且安裝簡便,投產更快。國內同類企業完成100萬公里年產能建設,預計裝備投資超過9000萬元,安裝調試周期至少需6個月。而公司獨有的生產線裝備投資不超過3000萬元,兩個月就可建成投產,大幅縮減了產能擴張的資金需求。
“目前,我們的生產線都是滿負荷在運行,電鍍金剛線自16年年初上市以來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現在訂單已經排到6月底。”吳英說,“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展,成本還能降低,公司的競爭力還將進一步增強。”
“我們一直希望能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和平價上網推進做出貢獻。”吳英說,“光伏能源行業追求平價上網,其中的關鍵環節之一是硅片制造工序降低非硅成本。技術上毫無爭議的必由之路是采用金剛線代替砂線切割,但金剛線的技術難度高、成本高,因此推動金剛線制造的技術進步和全球化對推動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美暢新材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剛線生產企業,根植創新、追求卓越、責無旁貸,和光伏企業攜手為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提供持續的支持。”
練內功迎接行業的大發展
根據國家權威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約為 73GW,同比增長率為38%。截至2016年底,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GW,累計裝機容量77.42GW,裝機規模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位列全球第一,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光伏市場的地位。
公司研發的電鍍金剛線在去年投入市場后迅速獲得下游企業認可,成為電鍍金剛線行業一匹黑馬,約占國內單晶硅片切割市場份額的40%。當然,隨著下游單晶企業規模快速擴張,電鍍金剛線的市場需求也會水漲船高。
而總經理賈海波給予了記者一個頗具膽識的預言,“多晶硅全面普及金剛線切割和光伏平價上網推廣將成為未來公司產品更大的爆發點。”
據介紹,單晶硅應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約占25%左右,而占75%市場規模的多晶硅企業,還未大規模啟用金剛線切割。賈海波認為,“多晶硅片在技術上必由之路也是采用金剛線代替砂線切割,將直接大幅降低硅片加工成本。公司已經和幾家企業進入合作階段。”
2017年美暢新材首次提出了引領金剛線行業發展的“四化戰略”,即低TTV(薄片)化、細線化、快切化、省線化。四化方案的實施可以使客戶切割效率更快、出片率更高、質量更好,最終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四化戰略”公司已經通過上萬公里金剛線切割試驗和實踐,效果明顯,正在加緊深化和完善。
吳英認為,“四化戰略”的實施將會為美暢新材贏得更高的市場地位,領先優勢更加突出。同時,要將美暢新材從電鍍金剛線制造商轉型為綜合方案服務商。他表示,放眼全球來看,我們現在已經處于電鍍金剛線行業龍頭地位,無論是與日本企業還是美國企業相比,我們都非常有自信能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
據了解,美暢新材從最初成立之時僅供應隆基股份一家單一大客戶,發展到現在產品已經覆蓋到了行業四十余家企業。
美暢新材除了在硅片切割領域大力投入外,目前也在積極探索并開發電鍍金剛線下游應用領域的產業延伸,比如藍寶石、特種陶瓷、磁性材料等行業對金剛線的應用,而這或將成為其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又一發展側重點。
觀察:
在楊凌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不到初創企業的忙亂,更多的是規范和有序。當年從日本引進的生產線已經成為配角,公司自主研發的單機六線生產裝備成為主打,每條新建的生產線都在不斷改進工藝,技術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
這家新成立的企業在投產當年即完成利潤近1億元,凈利率高達50%以上,預計今年利潤更會出現倍數級增長。這對制造業企業而言,可謂“奇跡”!
而客觀地來看,美暢新材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金剛線生產技術最早被日本企業壟斷,雖然中國是光伏制造業大國,但一直被動的接受高價的進口線,也導致了硅片成本難以下降。隆基股份作為美暢新材最早的試驗線客戶,在公司新產品試驗階段,就使得產品可直接在其硅片切割生產線上配備工藝和調試參數。現在越來越多的單晶、多晶企業紛紛持有開放的心態,加入支持公司創新實驗的隊伍,這些都讓美暢新材在產品研發階段就已具備“天時”的條件。
而公司將注冊地放到楊凌,更取得了“地利”的優勢。中國的光伏企業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區域優勢決定了下游供貨的方便。另外,楊凌工業園區提供的標準化廠房直接縮短了美暢新材前期建設過程,設備調試到位后即可出產品,為當年建成當年盈利奠定了基礎。
最核心的“人和”更是決定了成功的基因。沒有長期的技術積淀和人才優勢,突破國外技術壁壘,研發出顛覆性的單機6線生產裝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創業管理團隊放下了原有的企業,舉家搬遷到西部打拼。董事長吳英自動化專業出身,曾留學日本,在創立美暢新材前,已有20多年合資企業管理經驗,也儲備了足夠的資金實力。總經理賈海波電鍍行業專家出身,擁有多年央企工作的技術沉淀和豐富的行業資源儲備。在2016年初公司更是從日本請來了金剛線生產企業的專家,擔任技術總監。
這些因素的綜合,造就了美暢新材能高起點規范化的快速發展。
美暢新材的管理團隊并沒有滿足于眼前下游旺盛需求帶來的產能快速擴張,持續保持行業的領先地位,儲備更先進的技術工藝引領行業發展風向才是他們的終極奮斗目標。光伏行業僅僅是公司的起點,金剛線未來還有更廣闊的市場等待他們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