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是現在產業效率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國家政策的引導性非常強。”4月18日,在SNEC光伏大會上,中來股份高級副總裁劉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是現在產業效率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國家政策的引導性非常強。”4月18日,在SNEC光伏大會上,中來股份高級副總裁劉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未來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企業一定要圍繞度電成本,提高技術含量,用高效率撬動成本降低,想辦法將新能源做到跟傳統能源一樣便宜,而光伏是有這個潛力的。經過十幾年的發展,2016年我國光伏行業新增和累積裝機容量已居全球第一。
一方面,光伏被認為是不斷推進能源變革的巨大潛能之一。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在SNEC論壇開幕式上強調:未來能源革命的方向將是構建以數據共享、智能互聯為平臺的能源共享機制,形成能源市場化和共享經濟下的新型能源體系。
另一方面,近兩年來光伏行業崎嶇,組件市場產能過剩,競爭持續加劇,缺乏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的企業難以維持自身發展。“以2015年為臨界點,中國進入了能源供給長期過剩的轉折點,并且是長期趨勢,”招商證券董事、首席分析師游家訓表示,“未來新能源行業的競爭將從資源轉向技術,要尊重對客戶體驗的提高和改變。”
而光伏行業長期存在的“補貼不到位、融資困難、單多晶之爭、技術趨于同質化”等問題,短期內依然下行共振,不容樂觀。
光伏大國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2016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的通報,強調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達到15%和20%的戰略目標。
截至2016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5.7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4.6%,其中水電裝機3.32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20.2%;風電裝機1.49億千瓦,占9.0%;光伏發電裝機7742萬千瓦,占4.7%;生物質發電裝機1214萬千瓦,占0.7%。
根據上一年度全球光伏行業各企業全年光伏相關項目、產品及服務等營業收入、全球出貨量、全球并網裝機量等財務數據的高低,4月16日,365光伏發布“2017全球光伏20強排行榜”中,全球光伏企業20強前五分別為協鑫集團、天合光能、晶科能源、FIRST SOLAR,INC.、阿特斯等,中國企業占了20強中的14席。
“中國的光伏產業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但中國的光伏品牌對行業外的傳播仍顯不足。”世紀新能源網主編張松認為,有品牌才有辨識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技術迭代與政策紅利
目前已將背膜業務做到市場占有率25%的中來股份,在兩三年前開始找尋新的業務增長點。“做核心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電池環節,根據此前的研發思路,我們聚焦并選擇N型單晶雙面電池,這是目前市面上能夠量產的效率最高的產品。”劉勇告訴記者,由于有技術難點和壁壘,此細分市場的供應鏈還未培養起來,以后還要面臨降低成本的挑戰,“方法是將硅片往薄的方向做,同時降低銀漿的耗量。”
新技術無疑是各家爭奪市場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認為,“對于電站開發者而言,保證項目較高的收益率意味著降低項目總成本,提升項目發電總量。組件成本占項目初始投資的45%,項目開發中如何選擇組件尤為重要。”
如目前市場上爭論不休的“單多晶”,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多晶組件的發電量衰減低于單晶組件,而單晶組件的弱光性能優于多晶組件。根據PHOTON戶外長期跟蹤報告,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每瓦發電量無明顯差別,差別主要來源于組件的封裝質量、封裝材料、衰減等因素。
“假如大環境在短時期內沒有可預見的大上升周期,我們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改革政策的紅利釋放。”申萬宏源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慧勇表示,一方面要警惕中國經濟的假復蘇,企業誤判導致產能過剩,打破國家通過光伏補貼維持的經濟平衡局面。另一方面,“要通過真正的產業集中度提高或個體成本的下降來發現行業的春天。”
在構建未來新能源體系方面,不少企業亦寄希望于“一帶一路”、加強國際合作、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貧等領域。
4月18日,法國能源公司ENGIE戰略入資聯盛新能源,雙方表示將在資源豐富地區規劃建設大型光伏基地,在其他地區加快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至2020年計劃累計完成開發超過4GW光伏電站項目。
晶澳太陽能董事長靳保芳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晶澳在產品出口方面,加大了海外發展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為“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30余個光伏項目供貨600余MW,約占2016年晶澳總出貨量的12%。
靳保芳同時表示,中企出海容易遇到海外建設融資難問題。“大部分國內銀行體系把光伏貸款劃分到受限制區域,并且受歐美雙反、補貼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對光伏未來發展信心不足,對光伏海外項目心存疑慮。光伏產業海外投資分散,同行之間以及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缺乏聯動性和協同性。對海外投資環境不熟悉,容易出現盲目投資,風險很大。我國海外投資制度不完善,管理部門相對較多,政策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