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4月24日,是第二個“中國航天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在這一天正式開建,標志著航天產業基地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作為首家入駐產業基地的商業航天平臺...
2017年4月24日,是第二個“中國航天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在這一天正式開建,標志著航天產業基地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作為首家入駐產業基地的商業航天平臺公司,2016年2月在武漢注冊成立的中國首家按商業模式開展研發和應用的專業化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四院,以下簡稱火箭公司)將投資約17億元,建設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計劃2018年建成投產,預計投產運營后兩年內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 根據協議,火箭公司將在武漢國家商業航天基地建設項目總體規劃1500畝,其中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項目為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核心引領項目,計劃用地450畝,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一期總投資17億元,主要建設固體火箭部裝廠房、潔凈裝配廠房、總裝廠房等,建成后將形成年產2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
二院將在武漢市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注冊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空間工程公司”),注冊資金3億元,正式啟動虹云工程等商業航天項目建設。湖南航天將電磁防護材料、特種軟磁兩個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入駐產業基地,開展電磁新材料產業園建設。項目投產后,將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軍民融合電磁防護材料、特種軟磁的科研生產基地,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
新洲區政府將研究并落實配套優惠政策,啟動配套設施建設。為保障合作順利,雙方將建立領導互訪交流機制,研究決策雙方合作中的重大事項和問題;建立項目協商溝通機制,確保日常聯絡和組織協調工作順利開展。
2016年8月15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實施方案》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方案規劃范圍約68.8平方公里,103200畝,核心區位于武漢市新洲區雙柳基地,占地面積11800畝。根據規劃,武漢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將以新洲區陽邏商業航天城為核心平臺,以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武漢院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地球空間產業化基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為三大支撐,同步輻射孝感、遠安、襄陽及整個武漢城市圈的“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力爭將武漢打造成國家商業航天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商業航天技術創新創業基地和國際商業航天發展交流中心,成為支撐我國航天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將陽邏商業航天城打造成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區和武漢長江新區核心產業承載區。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負責人介紹,航天科工將以建設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為契機,以新一代航天發射和應用為核心,重點發展運載火箭及發射服務、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航天地面設備及制造等主導產業,同步發展自主可控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航天基礎產業,輻射帶動大數據、智慧產業、智能裝備等延伸產業。在產業基地依次布局火箭產業園、衛星產業園、無人機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四大園區,全力打造體系完整、重點突出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預計到“十三五”末,將有100~150家航天科工及相關企業入住產業基地,實現年產值300億元。
據了解,率先開工建設的火箭公司于2016年2月在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5億元?;鸺緦I從事運載火箭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以及航天器的研制、生產、實驗與發射,面向國際和國內承攬商業發射服務。
今年1月10日,中國航天科工聯合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引導基金、武漢市政府投資平臺及其他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長江航天產業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5.8億元已經到位。該基金主要以商業航天、軍民融合、雙創、混改、并購等為投資方向,重點圍繞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開展項目投資。
據悉,除了火箭公司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建設項目外,航天科工行云工程(天基物聯網)項目、虹云工程(天基互聯網)項目、快云工程項目、飛云工程(太陽能無人機)項目、空間站貨物返回艙項目、空間新材料實驗艙項目、新材料項目以及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業務項目等將陸續動工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