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兼總裁郭臺銘低調現身“雙創熱土”項目對接會IDG專場上,談到馬云所提及的制造業應該向平臺靠齊,郭臺銘從新制造的角度持有不同的觀點,并稱螞蟻并沒有打敗大象。
螞蟻聚集沒有打敗“大象”
郭臺銘和馬云相識于10年前的阿里第二屆電商大會。當時,馬云對郭臺銘表示,富士康是制造業的大象,阿里要用很多螞蟻推翻富士康。在2016年阿里云棲大會上,郭臺銘還調侃,馬云所談及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讓他無比驚慌,一晚上都沒有睡好。
“經過這么多年,馬云的確做得非常成功,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平臺,要把螞蟻聚集起來打倒我這個大象,這么多年來,我也沒有被打倒,但他確實把很多人聚集起來了。”郭臺銘說道。
對于馬云“五新”中所提及的新制造,郭臺銘又幽默地說道:“他沒有做過一天的制造,就像沒有結過婚的人說第二次新婚。”馬云所提及的新制造代表著制造業應該向平臺靠齊,以及制造的數據上云端,而實體經濟不是互聯網+,必須是+互聯網,要區分什么是虛,什么是實。
富士康工廠每天產生數億筆的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平臺幾秒鐘就產生幾億筆數據,這些數據收集起來,可以自動化、移動化、影像化。
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是工業大數據+云計算、移動裝置、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網連接、機器人,公司內部就是云、移、物、大、智、網、機器人。
郭臺銘認為制造業的發展脫離不了工業的升級,工業升級脫離不了工業被信息化、網絡化,“生產流水線上直接作業將來只會越來越少,最有效率的都是盡量推無人工廠,或者用機械取代人力。”
前20年為錢工作
郭臺銘還回憶了自己創業歷程。他稱當時創業錢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自己借了很高的利息,還利息都非常困難,為了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省吃儉用,“我們叫做刀尖上抹油,刀尖上放一點麻油,你要用舌頭去舔。舔好了,給肚子吃一點油水,舔不好的話舌尖就被咬破了,所以前20年就是拼命為錢工作”。
在他看來,當時所做的工作就是學習擰毛巾的功夫,“從制造業來講,我們必須要在每一個生產的環節、每一個用人的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像擰毛巾一樣,一個毛巾擰六七次還有水,要把干毛巾擰出水來。第一個20年沒有錢,沒有人理你。”
但他認為為了錢容易疲倦,包括員工和合作伙伴,而為了理想工作比較容易越挫越勇,因此中間的20年是為了理想而工作,當下則是為了興趣而工作。將賺錢、理想和興趣三者相結合的工作是可耐風寒、永不倦怠的。
對于最后的20年,郭臺銘表示想要尋找到“40年前的我”,培養更多的年輕人,和他們分權分利,在內外部實行解放思想的工作。在工業互聯網上做一個平臺,將40年累積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對中小企業開放。
對于將外部資源整合到體系中,是會采用小米的竹林法則,還是蘋果的封閉系統,郭臺銘回答,在制造業喜歡追隨的客戶是價值的創造者,而不是價格的破壞者,為何國內沒有產出“大米”相機,因為這個行業需要相當的制造工藝。“任何一個行業,如果它是價格的破壞者,最后全產業鏈是得不到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