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中科院專利成果首場拍賣會山東專場舉行。經過一上午的激烈競拍,最終28件專利被我省企業成功拍下,成交價高達503萬元。
拍賣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
16日上午9時,中科院專利成果首場拍賣會山東專場正式開始。在拍賣會啟動儀式上,山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于智勇、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簽署了《山東省知識產權局 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協同構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專利庫、共建常態化知識產權展示交易機制,加強對成功交易專利的后續扶持力度等,打通知識產權市場化的通道,拓展知識產權產業化的渠道,促進共同發展,有力支撐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社會發展。
據悉,此次專利拍賣是中科院首次公開拍賣專利,將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參與拍賣的有932件專利,起拍價總價高達2.9億元。
為更好地推動優質創新成果在山東省的轉移轉化,省科技廳、知識產權局積極與中科院聯系對接,經過爭取最終確定在山東省舉辦首場拍賣。“本次專利拍賣活動是近年來我國專利公開拍賣數量最大、質量最高的一次,在目前全省開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將實現與國家級科研部門進行零距離接觸,對行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山東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50萬元買專利,年收入至少兩千萬元
在昨天的拍賣會上,拍出的首件專利名稱為“一種用于室溫消除甲醛的催化劑”,起拍價40萬元,成交價為50萬元。買受人為山東魯抗中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環保技術服務。該公司副總經理陳彤表示:“這項專利可以用來在室內裝修領域開展服務,專利實現轉化后,預計每年能帶來至少2000萬元的收入。”
山東魯信四砂泰山磨料有限公司的競買者拍下了兩項專利,分別以40萬元和30萬元成交。該競買者告訴記者:“以前公司就曾吃過缺少專利的虧,因為專利是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一個重要條件。”
拍賣會后,隋雪青對拍賣會的成果很滿意,他介紹說,昨天拍賣會的成交率達到了77.7%。據了解,山東專場將瀏覽量排名靠前的36件專利拍品進行現場拍賣,最終成交28件,成交價503萬元。其中,單個最高成交價60萬元,這一專利名稱為“一種用于污水凈化和回用的生物生態組合的方法及裝置。”
有機會獲得最高500萬元資金扶持
此次專利拍賣之所以受到熱捧,原因之一是這批專利與山東省重點發展的行業有極高的契合度。此次拍賣的專利技術涵蓋九大產業,拍賣標的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產業、現代高效農業等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重點支持的產業。
其中,新材料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制造產業和健康產業占據了全部競拍專利總數的78%,這些也是山東省未來將著重發展的產業,對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工作推進是一大利好。“中科院已經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將參拍專利與各地提交的企業技術需求進行自動匹配,為山東省企業帶來的也是更貼近省情的專利產品。”隋雪青介紹說。
為更好地鼓勵和推動企業參加,山東省對參與競拍的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參加競價(拍賣)購買專利的企業,轉化實施后,將按比例給予一定獎勵和資助。符合相關產業化政策的,可以納入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項目進行培育。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拍下專利并成功轉化的企業,將有機會獲得最高500萬元的科技轉化資金扶持。
據中科院有關負責人介紹:“競拍得到專利的企業,后續可以與專利所有人進行對接,及時會同中科院的專家幫助解決產業化中的技術難題,確保這一批交易成功的專利在山東的創新土壤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