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17日),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方先生發表題為《不銹鋼發展戰略》的重要講話。
預計2019年不銹鋼出口減少235萬噸
近年來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增長率呈下降趨勢(2009-2013年22.6%,2014-2018年6.4%),不過依然存在著不銹鋼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低的問題,隨著新增、規劃產能的陸續投產,未來產能利用率將繼續降低,產能過剩問題將凸顯。
尤其是在進出口方面,雖然近五年我國不銹鋼出口量基本穩定,但受貿易摩擦影響,今年從三季度開始出口量明顯下降,2018年二季度出口114 萬噸,三季度出口96萬噸,全年預計390萬噸。而2018年進口卻明顯增加,全年預計195萬噸,2018年預計不銹鋼凈出口同比減少29%。
2019年受反傾銷政策、印尼不銹鋼出口帶來擠出效應等對我國不銹鋼出口影響,出口難度加大,預計2019年出口減少約100萬噸。
與此同時2019年,受美國加稅政策對我國不銹鋼下游行業出口影響,預計出口制品對不銹鋼需求將下降135萬噸。
總體來看,預計2019年我國不銹鋼直接、間接出口減少235萬噸。
產能嚴重過剩,不宜盲目投資項目
不銹鋼行業需要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制定科學合理總體規劃。目前在國際上,以印尼為代表的資源型國家已形成不銹鋼產能250萬噸,未來將形成800萬噸總產能。
而目前,國內不銹鋼產能在建930萬噸,新規劃600萬噸,全部投產后將突破5300萬噸。尤其是冷軋方面,2017、2018年不銹鋼冷軋新增產能600萬噸,未來三年冷軋產能將繼續增長1066萬噸,產能利用率將降至70%以下,不銹鋼冷軋產能嚴重過剩。
預計新增不銹鋼冷軋產能將面臨投資風險大、回報率低的不利局面
企業轉型發展,不是盲目由碳鋼轉為投資不銹鋼,造成過剩,重蹈去產能覆轍并進一步形成不銹鋼新困局。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制定科學的總體規劃,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限制盲目投資,防止總產能和結構性過剩;為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國家應出臺相關進出口政策,保護國內不銹鋼產業和制品企業的生存環境”
如今,新增產能已經由需求拉動性增長,轉變為過剩性、淘汰性增長,基于目前不銹鋼行業產能利用率較低的狀況,不宜盲目投資不銹鋼項目。
產能利用率低,海外不宜建廠
未來廉價資源獲取能力的競爭,是未來不銹鋼競爭的方向之一,鎳、鉻雖然在海外擁有原產地成本優勢,不過基于上述國內外不銹鋼產能利用率低的情況,不宜在國外新建不銹鋼產能。
還是要以資源投資為主,布局低成本和低風險為保障的海外產能,與國內不銹鋼現有及規劃產能相結合,形成完整產業鏈為好。
優化國內資源產業的布局,在獲取廉價資源后,尋求最具成本優勢和環保承載能力的產業基地。目前,國內鎳鉻在內蒙建設環保達標型國家級的鎳鉻合金生產基地,并設計環境承載指標要求。
產品結構不合理 反對粗制濫造
國際上,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基本不生產200系產品,印度也在不斷壓縮200系產量,但是多年來國內200系產量比例居高不下,今年前三季度,呈非理性增長(24%),占比33%。
部分不符合國家煉鐵產業政策的小高爐企業,由200系轉為400系生產。而個別新的不符合國家標準和高質量發展方向的品種投放市場,混淆行業規則,誤導消費者。
加強行業自律 以銷定產
為了更好的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大家應該站出來,共同維護行業秩序。
鋼廠要以銷定產,保持工序平衡;提升供給質量,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在品種、質量、服務方面展開差異化的理性競爭。而流通市場也要誠信經營提升加工、配送、倉儲等服務能力和水平。
各大鋼廠更要加強行業自律,防止資源過度投放;防止盲目的低價競爭;拒絕電子盤交易的甩貨行為;拒絕粗放式的批發銷售;拒絕降低標準,以次充好;加強與用戶協作避免不銹鋼產品金融化風險。
把握機遇 健康發展
行業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海洋等新興產業裝備升級換代,綠色發展領域不銹鋼的消費潛力巨大。
中國2025:國家大力推廣航空航天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設備、電力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發展,促進不銹鋼行業向價值鏈的高端發展。
“一帶一路”:出口鋼材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高鐵、核電、油氣管道、設備制造等領域應用廣泛,并在研發開發、產能合作方面有巨大發展空間。
消費升級:國家出臺《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拓展“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加強產品和服務標準規范性,創建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