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晚間,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通威股份”,600438.SH)公告顯示,預計2018年實現的凈利潤同比增加0%-5%,去年同期,凈利潤增幅則為80%~100%。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通威股份指出,高純晶硅業務因產品價格下降明顯,毛利受到一定影響,盈利水平低于同期。
稍早前,單晶龍頭企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隆基股份”,601012.SH)在業績預告中也表示,“2018年以來,隨著國內光伏行業政策發生較大變化,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明顯下滑,光伏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對整個行業盈利水平和開工率產生較大影響。”
盡管主要產品單晶硅片和組件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單晶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生產成本持續降低,但由于期間主要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毛利率同比下降。此外,受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影響,凈利潤同比下滑。隆基股份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61億元~27.61億元,同比減少25.36%~22.55%。
多晶硅與硅片生產商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協鑫”,03800.HK)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去年12月,保利協鑫作價8.5億元出售其富余硅片業務,同時也在公告中給出盈利預警,稱“由于受硅片售價下降及財務成本及匯兌虧損增加影響,2018年的營運表現將較上年度有較大下滑”。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制造端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在內的四大環節的產量均同比上升,但增速相比于上半年明顯放緩。
其中,多晶硅產量超過25萬噸,同比增長超過3.3%,上半年多晶硅產量14.3萬噸,增幅約24%;硅片全年產量109.2GW,增幅接近20%,而上半年硅片產量超過50GW,增幅近四成;組件全年產量約為85.7GW,同比增長14.3%;增長最快的電池片產量約為87.2GW,同比增長約21.1%,與上半年增幅基本持平。
與此同時,產業集中度提升愈發明顯。
“硅片的集中度提升迅速,集中于幾家巨頭中。電池片方面,專業的電池片廠商快速崛起,通威、愛旭、展宇、中來等企業去年的增長率在100%~150%之間。上述變化表明產業未來將進一步走向專業化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此前曾分析。
與產量增加相對應的是價格的全年下行。縱觀2018年各環節產品價格下降很快,雖在年末有所抬頭,但全年下行幅度最低也超過了30%。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156mm多晶硅片價格從年初約0.6美元/片跌至年底的0.3美元/片以下,156mm單晶硅片價格從年初的0.7美元/片左右跌至年底的0.4美元/片左右,跌幅分別為66%和43%。
產業向頭部集中疊加產品價格下滑,頭部企業的毛利受到明顯的拖累。為降本增效,企業選擇向西部低成本地區轉移產能。以保利協鑫為例,去年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建6萬噸的多晶硅產能的舉措的目的即是如此。
“多晶硅環節產能從中東部向西部轉移的趨勢愈發明顯,2017年西部的產量占比剛過40%,2018年底則超過50%,產能的占比更高,約達到55%。”王勃華表示。
另一個明顯的趨勢則是,光伏頭部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拓展。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光伏產品出口總額161.1億美元,達到2013年“雙反”后最高水平。各環節出口量均超過2017年,其中組件出口量約41GW,增長30%。
光伏產品價格快速下降的同時,海外需求也受到驅動。
隆基股份在其三季報中稱,由于國內出貨受到影響,加大了海外市場拓展,預計2018年海外出貨占比有望達到30%,原定2020年海外占比超過50%的目標有可能在2019年提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