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出現了首次負增長,車企銷量下滑的陰霾就一直延續至今。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2019年2月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19年2月,我國汽車市場產量為140.98萬輛,同比下降17.37%;銷售為148.16萬輛,同比下降13.77%。其中乘用車銷售121.95萬輛,同比下降17.35%。
具體到車企來看,上汽集團(26.330, -0.02, -0.08%)公布產銷數據,其中報告顯示:2月份上汽集團銷量為362945輛,同比減少21.23%;1~2月累計銷量為97.4萬輛,同比下滑近17%。其中,上汽大眾銷量為11.10萬輛,同比下降8.88%;上汽通用五菱銷量為9.90萬輛,同比下降36.12%;吉利汽車總銷量為8.36萬輛,同比減少24%;吉利高端品牌領克銷量全系僅7276臺,其中領克01為3237臺,同比下降19.32%。
對于銷量下滑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系上述車企,其中,領克相關負責人表示,銷量下滑是受春節的影響。上汽大眾則告訴記者,受宏觀經濟和春節假期等多種因素影響,2月車市延續了下行態勢。
在汽車分析師任萬付看來,今年的汽車市場應該呈“V”字形,銷量下滑很快就會見底,到了下半年,情況應該會有所好轉迎來回暖。
頭部車企銷量延續頹勢
數據顯示,2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一汽、東風、北汽、長安、廣汽、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
即便是銷量的月度“冠軍”,上汽集團的銷量也同樣出現滑坡。據上汽集團公布的2019年2月份產銷快報顯示,2019年1~2月份,上汽集團銷量為97.44萬輛,同比下降16.92%。
以上汽大眾銷量為例,2019年1~2月,上汽大眾銷量為30.10萬輛,同比下降10.35%;上汽通用五菱銷量為25.90萬輛,同比下降27.05%。
此前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汽大眾銷量增速放緩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造成的,最主要的還是受到了市場需求不振、觀望情緒增加的影響。與此同時,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而上汽大眾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銷量。
此外,車市的持續頹勢,給自主品牌也帶來了很大的生存挑戰。數據顯示,2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2.3萬輛,同比下降2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9%,比上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就連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的吉利汽車也未能“幸免于難”。據吉利汽車公布的2月份銷量顯示,吉利汽車1~2月累計銷量為24.19萬輛,同比減少9%。其中,2月份總銷量為8.36萬輛,同比減少24%。
細分車型來看,帝豪系列銷量為16292輛,博越銷量為15013輛,1~2月累計銷量為42516輛。值得注意的是,遠景系列同比跌幅巨大,遠景轎車僅4052輛,同比大跌72.93%;遠景S1僅1234輛,暴跌8成;遠景SUV為5249輛,同比腰斬;遠景X3僅4349輛,大跌56.89%。
另外,吉利高端品牌領克銷量環比1月大跌42.2%,全系僅7276輛。其中,領克01、02、03三款車型的銷售分別為3237輛、1686輛和2353輛。
對于銷量的大幅下滑,領克方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于春節的原因,銷量下滑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后續的銷量方面,一些營銷活動要舉辦,此外,今年可能有新的產品要上市。在產品布局上,將來肯定是把新能源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任萬付認為,銷量下滑確實與春節有很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延續了去年的形勢。
庫存承壓以價換量
行業低迷,車企銷量不振,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就不會小,因此會導致經銷商與車企之間的矛盾加劇。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月份,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高端豪華和進口品牌庫存系數環比均呈上升趨勢。其中,上汽大眾2月份品牌庫存深度在2個月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末,江蘇省汽車流通協會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遞送上汽大眾江蘇地區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的函》,內容顯示,江蘇地區上汽大眾經銷商因廠家瘋狂壓庫存,生存狀況堪憂。在業內人士看來,銷量下滑或許和去年上汽大眾與經銷商的矛盾有關。
而后,對于和經銷商之間的矛盾,上汽大眾方面回復記者稱,年前已與江蘇省汽車流通協會溝通,消除誤解。
據此前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上汽大眾實現銷售206.3萬輛,蟬聯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2016年,上汽大眾年銷量達到了200萬輛,當時是國內唯一一家銷量破200萬輛的車企。2015年,其銷量為181.2萬輛。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多家上汽大眾4S店,發現多款車型均在降價銷售。記者從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海路351號的大眾4S店了解到,朗逸、桑塔納、凌度等車型的優惠力度均在2萬元左右,途觀絲綢之路的優惠價格達5萬元。
對于銷量,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是市場淡季,旺季時該店一個月能銷售100輛左右。至于降價銷售,上汽大眾則向記者表示,車型降價為經銷商獨立的經營行為,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在任萬付看來,市場表現低迷的時候價格戰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種比較常規、比較有效的營銷手段和競爭手段,但是,可能會對企業的利潤有所降低,導致企業不是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不像原來的收益那么大。而如果大家都在打價格戰,對品牌不會產生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