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輪,又稱固結磨具,是由結合劑將磨料固結成一定形狀(多數為圓形,中央有孔),并具有一定強度的固結磨具。磨料磨具號稱機械工業的“牙齒”。
新中國成立以來,砂輪從主要依賴進口到自主生產,從小口徑到大口徑,品種也越來越多。寧波樹脂砂輪廠廠長荊祖惠跟砂輪打交道50余年,傾注了大半輩子心血,也見證了其發展歷程。雖然年逾古稀,他仍舍不得心愛的事業。
每天早上6時,76歲的荊祖惠與老伴張明珠一起,從市區家里出發,先坐地鐵,再駕車,7時30分許到達位于鄞州經濟開發區的工廠上班。作為寧波樹脂砂輪廠的廠長,他可能是鄞州目前年齡最大的企業老總了。
荊祖惠在檢查砂輪
半路出家 潛心鉆研
1960年,17歲的荊祖惠初中畢業后在父親開辦的化工廠當了臨時工。見轉正無望,干了三年后,又去鎮海縣高塘公社、鄞縣邱隘公社等社辦企業工作。其間,他從事過很多工作。
196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了砂輪。
有一次,他出差到合肥,順便去找合肥開關廠的一位朋友。不巧的是,這位朋友已調到合肥砂輪廠當領導。荊祖惠趕到那家工廠時,朋友正在開會,就讓寧波老鄉、實驗室主任余起平接待。
合肥砂輪廠是新中國成立后創辦的一家砂輪廠,也是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砂輪廠。余主任的介紹,讓荊祖惠大開眼界,也知道了什么是陶瓷砂輪、樹脂砂輪,還有各種原材料及配方等,由此對砂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之后的幾年,每次從寧波發貨到合肥,再到收貨款,他要在合肥停留半個月。那段時間里他自告奮勇,給余起平當起助手。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里,荊祖惠接觸到了更多砂輪知識。其間,他還摘抄了不少砂輪配方。
1970年,他擔任高塘綜合廠車間主任。當時工廠機器設備少,也沒有一臺像樣的車床,產品也不固定。而生產砂輪,不需要太多的設備,核心技術就是配方。于是,在他的主導下,工廠轉產。
砂輪的生產是十分復雜的過程,磨料加入結合劑,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料,用模具成型,再放入烘房干燥,繼而裝窯燒成,之后再進行機械加工打磨好。
但生產砂輪并非易事,一開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難。
首先是用電受限,生產一噸砂輪,耗電要4000多千瓦時。那時寧波電力供應緊張,而且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用電需要事先安排,不是隨便可以用的。
還有就是寧波缺少優質煤炭,市場上銷售的煤炭品質一般。煉制陶瓷砂輪,需要1200℃燒結。于是,荊祖惠想出了一個土辦法,在煤炭里加入廢機油,這樣溫度就能達到1200℃。
不久,工廠煉出了兩爐砂輪磨料。
當時的浙江省機器設備廠領導看到后,覺得砂輪片質量不錯,承諾包銷所有產品。荊祖惠甭提有多高興了!
但打擊接踵而來。
由于荊祖惠的家庭出身不好,當時有人逼他交出砂輪配方,還以“技術壟斷”為由,向工廠領導告狀。后來,荊祖惠被調至新碶工具廠,這件事讓他很傷心,但他并沒氣餒。
荊祖惠與當時上海金山石化總廠的總工程師關系較好。該廠分別從日本和德國進口了切鋼材和耐火材料的砂輪,號稱是“不破碎砂輪”,即使把砂輪摔到地上也不會碎。得到這一信息后,荊祖惠十分好奇,想進去參觀一下,但是該廠管理很嚴,沒有證件進不了。于是,他就委托熟人收集了幾片砂輪殘片,拿來分析、研究。
有了樣品,還需要理論知識。于是,他去上海圖書館查找砂輪方面的資料。
為了能多查閱一些資料,荊祖惠每次去圖書館,都帶一壺水和干糧,從早上8時多進入,一直到下午閉館才依依不舍出來。當時他沒有復印和拍照設備,就用紙和筆從書本上摘抄。
砂輪既要鋒利,又要耐磨。荊祖惠不斷試驗,不斷改進砂輪原料配比。不久,工廠也能生產出每秒轉50米的砂輪。回憶起那時的情景,荊祖惠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已經是當時國產砂輪中最高的水平了。國有砂輪廠轉速最快的也是每秒轉50米。”
剛剛出爐的砂輪
牛刀小試 斬獲大單
197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消息,上海人民工具五廠急需一批砂輪。原先,該廠砂輪主要靠進口,但是購買了1000片后,外匯沒有了。
于是,荊祖惠主動上門推銷,向該廠承諾一個月交出樣品。
他提前3天把25片砂輪交給上海工廠時,對方很詫異,之前怎么也沒聽說寧波還有會制造砂輪的工廠。
對方對他們的砂輪質量半信半疑,要當場進行切割試驗。
荊祖惠心中有點忐忑不安,畢竟人家工廠以往用的都是進口貨。他在車間外面焦急地等待著。
半個小時后,信息反饋來了:砂輪可以與日本進口同類產品相媲美!上海人民工具五廠當場拍板,訂貨2萬片,每片價格15元。這對于荊祖惠來說,利潤簡直太高了,一片砂輪的成本只需要3元錢。當然,與同類進口砂輪相比,價格上還是有優勢,至少便宜了30%。
荊祖惠嶄露頭角后,被任命為工廠的技術科長兼供銷科長。
不久,上海和江西的鋼鐵廠,景德鎮的陶瓷加工廠,都使用了他們生產的砂輪。他們生產的砂輪在業界小有名氣。
唐山大地震后,恢復重建架設電力鐵塔需要砂輪5000片……訂單不斷飛來。
1980年,該廠又研制出一種樹脂砂輪,每秒能轉80米,這在國內尚屬首創!
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神州大地時,鄞縣交通機械廠卻面臨虧損。經朋友介紹,當時的鄞縣交通局領導找到荊祖惠,并于1981年6月把他“挖”了過來,任命他為廠長。
該廠沒有固定的產品,主要是替他人加工。
荊祖惠到那里后,決定轉產砂輪,企業當年就扭虧為盈。次年,企業更名為寧波樹脂砂輪廠。
回憶起那段時間,荊祖惠頗有一種成就感。1983年,工廠產值首破1000萬元,利潤也有300萬元。而且,納稅額排名全縣企業第24位。1986年,企業產品開始出口到新加坡、美國等國家。上世紀90年代初,企業產值突破3000萬元!
砂輪制作配方很關鍵
年近花甲 再創新業
2000年,寧波樹脂砂輪廠準備轉制時,荊祖惠已經57歲,準備與老伴提前退休去旅行。那時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到了美國,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高管。
當時鄞縣交通局下屬集體企業有30家,寧波樹脂砂輪廠利潤占到這些企業利潤總額的80%多,如果這家企業不能成功轉制的話,將會影響其他企業轉制。交通局領導找到荊祖惠做思想工作,希望企業能轉制。
他從銀行貸款1400多萬元買下了工廠,寧波樹脂砂輪廠也從集體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
從江東南路,到嵩江東路,再到鄞州經濟開發區。伴隨鄞州城市化的進程,寧波樹脂砂輪廠多次遷址。
去年,工廠實現產值4000多萬元。盡管產值不高,但主打中高端砂輪。該廠生產的砂輪已成功應用于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大企業。
這些年,市場對優質砂輪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荊祖惠認為,砂輪企業的出路在于應用先進設備,提高產品檔次。
這幾年,各類新材料層出不窮,僅不銹鋼種類就有100多種,每一種材料進行打磨、切割所用的砂輪也不盡相同,這對砂輪制造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別看砂輪只是薄薄的一片,但全球能生產直徑500毫米及以上的企業并不多?!艾F在我們生產直徑500毫米的砂輪技術已經很成熟,600毫米的也剛剛試制成功。下一步,還準備生產直徑800毫米的!直徑越大,對制造設備的要求更高?!鼻G祖惠說。目前,直徑800毫米的砂輪,國產的還是空白。
荊祖惠表示,縱觀世界各個重工業強國,都有全球知名的砂輪生產廠家?!斑@些國家在重工業化的過程中,砂輪廠家也在一步步成長,砂輪品質也在一點點提高,而砂輪品質提高后,就有能力加工硬度更高的材料、制造精度更好的設備。”
他表示,在有生之年還要繼續執著于心愛的砂輪事業?!跋M懿①徱粌杉覈馔?,使中國砂輪事業再進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