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年內首次出現“破4”的情況。
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9.1%,非食品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6.5%,服務價格上漲1.2%。1~11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8%。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此外,同期發布的數據還顯示,2019年1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0.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11月CPI4.5%的同比漲幅為近年來鮮見,但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從環比數據看,11月CPI比上月上漲0.4%,漲幅與10月的0.9%相比,收窄超過一半,反映出物價上漲趨勢已出現放緩的跡象。
專家指出,此次11月CPI同比漲幅偏高主要是受去年基數較低影響,如果觀察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數據,可發現物價當前仍處于可控區間。從近期一系列保供措施取得的成效來看,當前物價不存在持續上漲的基礎。
核心CPI仍在可控區間
繼10月CPI出現同比“破3”的情況后,11月CPI繼續上行,同比漲幅沖破了4%。歷史數據顯示,這是2012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11月CPI同比漲幅出現明顯擴大,主因仍然與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密切相關。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沈赟介紹,從同比看,CPI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9.1%,影響CPI上漲約3.7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0%,影響CPI上漲約0.77個百分點。
食品中,鮮菜價格由上月下降轉為上漲3.9%;豬肉價格上漲110.2%,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和雞蛋價格漲幅在11.8%~25.7%之間。
粵開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評論認為,11月CPI同比漲幅高于市場預期,主要與豬肉和替代品漲價有關,畜肉影響CPI同比上漲3.27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影響了2.6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8.7%。
不過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在同比漲幅擴大的同時,CPI環比漲幅則出現了明顯收窄,從10月份的0.9%回落至11月的0.4%。
從分項數據看,11月畜肉類價格環比上漲4.8%,其中豬肉價格上漲3.8%。與10月畜肉類價格環比上漲14.7%、豬肉價格上漲20.1%的數據相比,顯示環比漲幅出現大幅度回落,其中豬肉價格漲幅明顯回落16.3個百分點,表明豬肉供應緊張狀況有所緩解。
如何解釋環比數據和同比數據的這一“背離”現象?對此有專家表示,11月CPI同比數據受去年基數影響較大。
中泰證券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當前CPI上漲是結構性的,環比增速已出現回落,同比增速偏高主要受去年基數較低影響。
楊暢強調,11月數據顯示,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4%,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仍然在可控區間。
豬肉價格連續4周出現回落
雖然CPI出現了近年來較高的漲幅,但要注意到的是,近期不少抑制物價上漲的有利因素已經逐漸浮現,比如豬肉產能已得到明顯恢復,這對下一個階段物價保持在穩定區間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近日,農業農村部宣布,在政策利好和市場行情的雙重帶動下,目前生豬生產出現積極變化,產能正在逐步恢復,8~10月生豬存欄連續3個月環比降幅收窄,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實現止降回升。與此同時,豬肉市場價格也有所回落,到11月下旬,生豬和豬肉價格連續4周出現回落。
豬肉產量何時能恢復到往年正常水平?農業農村部對此介紹稱,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政策措施的落實,近期生豬生產出現轉折性積極變化,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探底回升。
當前有不少觀點預測,CPI還將會在高位運行一段時間,這對當前階段各項宏觀政策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德禮就此分析稱,CPI同比上漲主要由豬肉貢獻,但豬肉漲價涉及民生,而且有向其他商品傳導的風險,仍會限制貨幣政策寬松空間。
張德禮表示,為了應對CPI與PPI的裂口擴大,預計后續將以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下降為主,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短期將控制總量貨幣工具的使用,避免刺激全社會對物價上漲的預期。與此同時,財政政策有望擴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托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