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工具分會會長、文登威力集團于性江董事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0日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0日訊 隨著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經歷了疫情洗禮的經濟社會發展按下“重啟鍵”。2020年是我國推動經濟社會 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給全球企業、品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挑戰與機遇并存。國內五金制品行業龍頭企業復工率也在逐步上升。當前,企業在不懈努力,國家在不斷紓困解憂,減免稅收等政策不斷升級,全行業正逐步走出困境。
為了解企業應對疫情防控的全局思考和系統行動以及未來如何提升品牌競爭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系列采訪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以及各分會的相關負責人。日前,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工具分會會長、文登威力集團于性江董事長發表了觀點。
于性江表示,目前企業基本復工,員工到崗率95%左右。公司產能已全部恢復,主要產品均正常生產,生產原材料庫存充足,流動資金充足,公司訂單履約情況基本恢復正常。國內市場短期內不會有大的反彈。
“但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受歐美及全球疫情的影響,目前開始出口訂單已經陸續按下暫停鍵,未來前景不可預估,不容樂觀,四月份還可勉強,五、六月份基本停滯,全球疫情的擴散和蔓延給國內出口的制造業的生存帶來巨大的考驗。”于性江憂慮地說。
于性江進一步闡釋,國內銷售剛開始恢復,但境外銷售嚴重受阻,特別是歐、美地區,部分已經做好的產品被通知暫停發貨,部分訂單通知不確定日期的延期,部分訂單直接取消。
“隨著復工復產節奏的加快,內銷市場也在慢慢啟動,引導消費非常重要,特別是一些央企、國企、軍工、高端制造等領域,引導他們用國內制造的高品質產品替代進口產品是一次機會,我們的政府和協會要做好政策輿論導向,生產企業也拿出自己的好產品和看家本領,為高端制造量身打造,也是促進工具制造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契機。”于性江和全行業在努力尋找突圍之境。
于性江告訴記者,眾所周知,疫情發生后,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一系列的政策非常好,極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和壓力,對恢復生產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政府的支持給予了企業極大的信心,但恢復生產,提升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不能完全依賴政府,還需要企業認真琢磨,對癥下藥,采取有力措施,練好內功,確保生存與發展。” 于性江說。
針對供應鏈方面存在的問題,于性江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供應不及時,主要表現在受環保、疫情等影響,工廠開工不足造成的不能及時供貨。二是價格上漲,如包材,由于紙張的漲價,所有包材都在漲價,在銷售市場萎縮的當下,產品漲價非常難。
不過,于性江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寒冬過后必定是春天”,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舍得投入,厚積薄發,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自動化改造步伐,進一步創新產品,培訓員工提升素質,要具備“練內功,御寒冬”的思維和能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面應對春天到來后的新一輪競爭。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關于當前工具行業外貿、內貿面臨的最大困難以及如何應對的問題時,于性江表示,當前工具行業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訂單,尤其是外貿,隨著國外大面積的疫情爆發,除醫療食品以外的所有物資基本停止流通,海陸空物流交通停運,工廠停工,受疫情影響居民購買力大幅降低。
“而國內市場盡管已經開始啟動,但恢復正常還需時日,部分品牌商和經銷商由于長時間沒有進貨,已經開始陸續補充,但因市場慢熱原因不會囤積太多。內銷市場春季高峰期沒有呈現,很快便會進入夏季的平淡期,期待著秋季高峰期真正到來。” 于性江對未來充滿期待。
關于如何看待中國制造海外形象的問題,于性江坦誠地表示,中國工具產品出口幾十年,以高性價比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但工具產品和防疫產品不同,應該不會因為標準和質量問題被歐美市場拒絕。但涉及知識產權方面,我們還是要注意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引起貿易爭端。不斷提供新產品幫助客戶拓展市場,讓客戶能賺到錢,誠信經營始終是我們的宗旨和原則。”于性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