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政策數據庫統計,2020年1月1日到6月12日,共出臺與汽車相關的國家政策320個,地方政策187個,其中消費環境和新能源汽車分別為124個和90個,是政策出臺最多的兩大領域(下圖)。
表 2020年上半年國家層面發布的主要汽車產業政策一覽
政策特點一:促汽車消費政策低于預期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實體經濟受較大沖擊,汽車銷量自2018年以來,持續下降,急需有效的刺激政策。
2020年4月28日,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發布《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行業期待已久的促汽車消費政策終于落地,經過分析,促消費政策遠低于行業和消費者預期。《通知》主要內容如下(五大舉措):
舉措一:調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有關要求。(點評:僅能減少生產企業壓力,并不能真正促進汽車消費增加,輕型車國六推遲反而不利于行業技術進步。)
舉措二: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相關財稅支持政策。(點評:五大措施中力度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仍然是政策驅動階段,距離市場驅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舉措三: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點評: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掣肘,補貼力度不會大,消費者報廢更新意愿不強。作為追求經濟效益的柴油貨車來說,路權的限制或許能發揮更大作用。)
舉措四:暢通二手車流通交易。(點評:通過加大二手車流通促進新車銷售是很好的政策路線,然而,二手車的稅費降低僅是杯水車薪,對于加大二手車流通意義有限。放開區域之間的二手車限遷應該能發揮更大作用,因此打破各地方的政策壁壘比降低稅費更有意義。)
舉措五:用好汽車消費金融。(點評:當下,汽車金融政策已經比較靈活,尤其是各地城商行。此次汽車金融政策雖然細則沒出,但是促汽車消費的作用不會很大。況且,近年來,各大銀行壞賬率不斷提升,銀行的風控更加嚴格,在利益驅使下,銀行的積極性不會很高。)
政策特點二:對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力度大
4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了2020~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措施,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長到2022年底,為行業發展打下基礎。
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紅利將由國家轉到地方,地方政府根據各地汽車產業特點和發展重點,出臺扶持政策,政策可以指向研發、生產、銷售、基礎設施、回收再利用等領域,與此同時,地方保護在所難免。
表 上半年地方政府出臺的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
政策特點三:智能網聯汽車政策體系逐步建立
2月24日,11部委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意味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迎來明確的產業發展規劃與戰略指導,發展步伐將提速。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涉及多領域、多產業協同發展,11部委共同制定《戰略》,預示各領域主管部門達成發展共識,有利破除行業壁壘,打破分割,極大利好智能汽車各產業協同,形成發展合力。按照戰略規劃,2025年將是智能汽車取得階段性量產、市場化發展的關鍵節點,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依據上述市場化目標,企業5年內的研發與投入重點應有的放矢,把握好發展節奏。
下半年政策展望一:強刺激政策不會出臺
5月,我國汽車銷量已經實現同比正增長,行業呈現回暖態勢,相比于其他行業,汽車成為拉動消費的領域。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3.5%,其中5月份下降2.8%,扣除汽車下降3.5%,也就是說,汽車相比其他行業表現較好。 在財政收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一般預算支出及減稅降費將更多的指向就業和民生領域,突出“六穩”和“六保”,汽車產業按目前的運行情況,相較于其他行業運行較平穩,受外貿及疫情影響較小,2020年不會出臺強刺激政策。
下半年政策展望二:地方政府將接力中央,成為促進汽車消費的主力
國家層面的促消費政策已經比較清晰:多角度支持新能源汽車,支持老舊汽車更新等。具體實施來看,各地方政府有很大余地。地方政府會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經濟實力等出臺扶持本地汽車消費的細則。上半年已經有多個省市出臺相關政策,下半年,會有更多省市跟進,各汽車企業應緊跟各地具體細則,采取精準營銷策略,做到一地一策、一車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