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16日公布的特別版《全球競爭力報告》表示,那些數字經濟發達、社會保障健全和醫療體系有效的國家更有效地應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報告呼吁各國打造更高效、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經濟體,以實現后疫情時期復蘇。
世界經濟論壇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是致力于推動公私合作的國際組織。世界經濟論壇當天表示,鑒于各國政府采取了不同尋常的措施來應對新冠疫情,本年度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暫停了對各國競爭力進行排名。
這份特別版報告簡述了經濟復蘇和振興的優先事項,評估了一些能有效幫助國家管理疫情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哪些國家為經濟轉型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有望構建“生產高效”、“以人為本”和“環境友好”的社會經濟體系。
報告指出,社交隔離是應對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數字經濟發達、數字技能成熟的國家能夠做到讓公民居家辦公,從而更成功地維持了經濟的正常運行。
報告提出了促進經濟振興和轉型的四大路徑:政策環境、人力資本、市場機制和創新生態。報告同時還給出了可對經濟增長、社會包容和環境可持續性等多方面產生積極影響的重點轉型事項,包括:加大投資力度,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綠色經濟;開展長期投資;實行更有效的累進稅制;擴大公共服務;實行激勵措施,打造未來市場。
“長期以來,世界經濟論壇一直致力于鼓勵決策者超越短期增長思維、著力實現長期繁榮。”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表示,這份報告明確提到了一些需要優先開展的事項,從而有助于我們打造更高效、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經濟體,實現疫后復蘇。“現在正是轉變經濟體系的至關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