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末,易成新能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2020年度凈利潤由盈利500-750萬元改為虧損5000-6000萬元。需要指出的是,這已經是公司第二次對業績預告進行下調修正,4月1日,深交所就此向公司董事長王安樂、財務總監石濤出具警示函。
在后續發布的公告中,易成新能解釋稱,2020年以來,大量貨源沖擊國內市場,石墨電極含稅銷售均價由3.41萬元/噸跌至8月底的1.93萬元/噸,在此背景下,此前并購而來的子公司開封炭素2020年度未經審計扣非凈利潤為-2.24億元,無法達到預期業績目標,為此,雙方協商后擬將原2020、2021年度的業績承諾延期至2021、2022年度履行。
4月6日,深交所向易成新能發函,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延長承諾期的合理性及業績承諾的可實現性等,8日晚間,易成新能披露延期回復公告,中國科技新聞網就此致電公司證券部,對方表示公司目前處于年報期,不便接受采訪。
重組上市謀求轉型技術落后業績跳水
1997年,以碳化硅冶煉為主業的平頂山易成新材料股份公司(簡稱“易成新材”)瀕臨破產,據傳,公司負責人曾帶領員工登上平頂山高唱《國際歌》,并就此開始了產業結構調整等一系列“絕地反擊”。同年,鄭州新大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即“新大新材”的前身)正式成立,主營晶硅片切割刃料的生產和銷售等。
據悉,晶硅片切割刃料是以碳化硅等為原材料,通過系列加工煉制而成,主要應用于太陽能硅片和半導體晶圓片的切割,兩家公司同處光伏產業鏈上游,在新世紀來臨前夕,各自躊躇滿志。
2004年,全球光伏產業迎來爆發元年,易成新材年產5000噸碳化硅精細微粉一期工程動工,順勢邁出了戰略轉型的第一步;另一邊,新大新材也成功研制出晶硅片切割刃料產品,并于三年后啟動了年產15000噸晶硅片切割專用刃料項目。
借著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東風,兩家公司迅速成長,2010年,新大新材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易成新材也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碳化硅精細微粉生產基地,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兩家公司一路振翅高飛,發展勁頭正盛。
不過,光伏行業瞬息萬變,盛極之時也往往暗含轉衰的隱喻。2011年末,受產能過剩、歐美“雙反”等因素影響,國內光伏大躍進神話走向破滅,上下游不少企業遭受重創,面對行業整體“寒冬”,兩家公司決定“抱團取暖”。
2012年底,停牌三個月的新大新材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擬以6.41元/股的價格向易成新材全體股東增發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易成新能100%股權,重組完成后,易成新能成為新大新材全資子公司,平煤神馬則順利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控股股東,公司實控人變為河南省國資委。
重組之后,易成新材與新大新材的晶硅片切割刃料業務市占率合計超過40%,成為行業內市占率最高的企業。2013年,兩家公司并表后實現營收15.48億元,同比增長170.38%,凈利潤6715.41萬元,同比增長176.98%,其中晶硅片切割刃料產品營收12.81億元,占總營收比例超過80%。
不過此后,公司業績一直不算亮眼,2014至2016年分別營收22.59億元、17.09億元、24.0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840.42萬元、-88.01萬元、2933.72萬元。
2015年,上市公司由新大新材正式更名為易成新能,從“材”到“能”的變化,也標志著公司從碳化硅、晶硅片切割刃料等材料領域加快向光伏、儲能等高端優勢新能源產業轉型發展。
2015年,易成新能受讓中平瀚博40%股權,拓展負極材料生產項目,布局鋰電池產業;2016年欲作價28.29億元并購下游客戶賽維LDK(NYSE:LDK)旗下子公司江西賽維、賽維新余全部股權,但以失敗告終;2017年收購平煤隆基50.2%股權,新增年產2GW高效單晶硅電池片項目并投產。
忙著在鋰電池、光伏電站等產業發展風口不斷追逐的易成新能似乎沒有意識到,一場更大的危機正悄然而至。
2017年,大批多晶硅切片企業將傳統砂漿切片機改造為金剛石線切割工藝,刃料切割逐步被金剛石線切割取代,而此時的易成新能仍以刃料切割為主,技術落后導致其業績出現斷崖式下跌。
2017年年報顯示,易成新能晶硅片切割刃料銷量較上年減少76.14%,產量減少68.47%,全年實現營收18.26億元,歸母凈利潤-10.24億元,扣非后凈利潤-10.41億元,其中包括因技術迭代帶來的存貨跌價損失4.52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損失1.44億元。
還未完全解決技術落后困局,然而2018年5月,重創光伏行業的“531新政”又接踵而至,金剛線產品量價齊跌,易成新能再遭打擊,當年營收27.86億元,歸母凈利潤-2.95億元,扣非后凈利潤-5.62億元。連續兩年巨額虧損之下,易成新能一度連發十余次股票暫停上市風險預警。
資本騰挪并購“保命” 扣非凈利四年連負
巨額虧損之下,為“止血保命”,易成新能資本運作不斷。2018年6月,易成新能打包晶硅片切割刃料業務,將包括易成新材100%股權、新路標100%股權在內的相關資產作價15.57億元全部轉讓至控股股東平煤神馬,關停了刃料事業部及經營多年的碳化硅生產線。
數據顯示,2016至2018年,易成新能晶硅片切割刃料產品分別營收10.53億元、2.55億元、1.11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3.84%、13.96%、0.4%,資本騰挪間,曾經的核心業務已逐漸被剝離出局。
剝離虧損資產之后,易成新能也開始積極置入優質資產,2018年底啟動收購平煤神馬集團旗下子公司開封炭素100%股權事項,交易草案顯示,后者主營業務為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別為59.32%、80.35%。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交易作價57.6億元,而當時易成新能市值僅約37億元,這場“蛇吞象”式并購頗受市場關注。
根據交易報告書,平煤神馬集團承諾,開封炭素經審計后的扣非凈利潤在2019年度不低于7.34億元,2019至2020年度合計不低于14.14億元,2019至2021年度合計不低于20.90億元。
也就是說,開封炭素在2019至2021年的業績承諾標準分別為7.34億元、6.82億元和6.74億元,逐年遞減。而與此同時,開封炭素2018年扣非凈利潤為20.34億元,幾乎是其三年業績承諾的總和。
此外,2019年7月,易成新能還以126.75萬元收購了子公司華沐通涂所持有的華晶能源100%股權,將其下屬47MW光伏電站裝機收入囊中,業務布局延伸至光伏電站建設運營板塊。
2020年12月末,易成新能通過發行股份及可轉債的方式募資3.27億元,完成收購平煤隆基30%股權。其中,股份發行價為4.59元/股,發行數量5707.75萬股,合計募資2.62億元;發行可轉債數量65.5萬張,每張面值100元,合計募資0.65億元。
交易預案顯示,平煤隆基成立于2016年,主營單晶硅電池片的生產、銷售等業務,最近兩年一期業績增長強勁,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24.46億元、19.26億元,利潤總額分別為848.42萬元、1.18億元、1.6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63.09萬元、9993.65萬元、1.38億元。
在晶硅片切割刃料及金剛線等產品業務方面折戟后,易成新能不斷推進資產置換,轉戰鋰電池、光伏電站、太陽能電池片等新能源領域,通過頻繁并購提振業績,然而目前來看,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以開封炭素為例,即使是在較低的業績承諾下,開封炭素依然在并表第二年就出現業績突變。
2019年,開封炭素年度扣非凈利潤達到9.85億元,當年9月納入易成新能合并報表范圍后,幫助上市公司實現營收59.82億元,歸母凈利潤6.02億元,但扣非后凈利潤仍虧損3.98億元。
2020年,由于石墨電極價格波動,開封炭素預計虧損2.24億元,或受此影響,易成新能2020年度凈利潤預虧4000-500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預虧1.6-1.7億元,若按最新修正后的業績預告來看,2017至2020年,易成新能將連續4年扣非后凈利為負。
從瀕臨破產的小工廠成長為行業龍頭,再從市占率第一企業急轉直下扎進虧損泥潭,21世紀的頭兩個十年里,易成新能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起伏,而如今,幾番資本騰挪之后,站在新一個十年的起點,易成新能能否成功轉型新能源領域續寫往日傳奇,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