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屬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標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
1.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載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徑一般為10mm)的淬硬鋼球壓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時間,去載后,負荷與其壓痕面積之比值,即為布氏硬度值(HB),單位為公斤力/mm2 (N/mm2)。
2.洛氏硬度(HR)當HB>450或者試樣過小時,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試驗而改用洛氏硬度計量。它是用一個頂角120°的金剛石圓錐體或直徑為1.59、3.18mm的鋼球,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材料表面,由壓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據試驗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種不同的標度來表示:
? HRA:是采用6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極高的材料(如硬質合金等)。
? HRB:是采用100kg載荷和直徑1.58mm淬硬的鋼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較低的材料(如退火鋼、鑄鐵等)。
? HRC:是采用15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鋼等)。
3 維氏硬度(HV)以120kg以內的載荷和頂角為136°的金剛石方形錐壓入器壓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壓痕凹坑的表面積除以載荷值,即為維氏硬度HV值(kgf/mm2)。
二、硬度
磨具的硬度是指磨具表面的的磨料在外力作用下脫落的難易程度。磨粒容易脫落的硬度低,不易脫落的硬度高。我國生產的磨具硬度等級共分為七大級、14小級。選擇磨具的硬度主要決定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此外還應根據磨具與工具接觸面積大小,工件形狀、磨削的方式、冷卻方式,磨具的結合劑種類等因素來綜合考慮。
三、組織
磨具的組織是指磨具中磨料顆料分布的疏密程度。一般都以磨具中磨料體積所占的百分數來表示。
較緊的組織、磨料不易脫落,有利于保持形狀,適用于或型磨削、重荷磨削和間斷磨削。
較松的組織,磨料不易鈍化、切削力強、磨削過程中發熱少、能減少工件燒傷、變形、適于質地軟而韌性大的材料、熱敏材料、薄形工件和接觸面積大的磨削加工。
四、結合劑
結合劑在磨具中起著粘結磨料的作用,使磨粒互連結成具有一定幾何開頭的磨具。常用的結合劑有陶瓷、樹脂、橡膠等。
陶瓷結合劑(舊代號A、新代號V)制成的磨具比其它結合劑的磨具氣孔大磨削效率高、磨損小、能較好的保持砂輪幾何形狀。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結合劑。
五、粒度
磨具粒度的選擇主要取決于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潔度和磨削生產效率的要求。 不同粒度的磨具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