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工作有關情況”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介紹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工作有關情況,并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答記者問。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工信部將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通過“百十萬千”梯度培育的體系,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不斷做優、做強,催生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補短板、鍛長板的單項冠軍或者配套專家企業。
緩解中小微企業成本上升壓力
2021年以來中小企業生產效益呈現恢復增長態勢,運行持續向好。統計數據顯示,1-7月,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加26.4%、43.9%。7月末,企業虧損面為21.5%,比去年同期收窄1.5個百分點,總體上看效益還是在不斷擴大。
不過,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再加上應收賬款增加、疫情災情等因素,使得中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
對此,田玉龍表示,當前,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環境比較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原材料、物流成本持續大幅上漲推高了經營成本,訂單需求不足等一些問題,也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近期再加上汛情突發的因素,造成了一些經營困難,部分小微企業也面臨一些新挑戰。針對這些情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工信部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兩個協調機制作用,會同各部門協同來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問題和困難,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落實落細已出臺政策。去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總體是行之有效的,工信部將用好用足這些政策,促進助企惠企政策落地,特別是完善跨部門政策信息發布平臺,加強政策解讀和推送,使政策可見度、到達率不斷提高。
二是進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會同各部門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實體經濟需要,研究并適時出臺接續政策,穩定政策預期,增強企業信心。目前正在抓緊修訂出臺《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已經征求了意見,推動針對中小企業不同的特點來精準施策。
三是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中小企業量大面廣,分布廣泛,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產業中小企業發展差異比較大,這里要鼓勵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特色的、個性化的政策予以扶持,切實解決屬地化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應對疫情、汛情沖擊,紓困解難,因地制宜地加強生產要素保障,進一步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四是加強對中小企業監測和運行研判。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及時跟蹤監測中小企業運行情況、經營情況,通過密切跟蹤,發現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把政策儲備搞得更精準、更充足,及時出手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著力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專精特新”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而“小巨人”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耕細分市場,是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多措并舉、協同發力,鍥而不舍地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目前已經培育了三批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培育的企業11萬多家。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長期深耕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從事細分市場十年以上的企業超過74%,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在97%以上,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收比重超過7%,平均擁有有效專利超過50項。他們可以說是數十年磨一劍,雖然在細分領域影響力很大,但平時并不為普通大眾所知曉,我們通過一套科學體系來發現他們,并支持他們的發展,讓這些隱形冠軍的金牌發出更大的光彩。”梁志峰告訴記者。
下一步,工信部將從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一是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著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和培育辦法,力爭到2025年,通過中小企業“雙創”帶動孵化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概括起來就是“百十萬千”,也就是通過“百十萬千”梯度培育的體系,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不斷做優、做強,催生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補短板、鍛長板的單項冠軍或者配套專家企業。
二是針對短板弱項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在促進企業創新方面,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三批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運用,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在提升產業鏈協同性方面,支持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深化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鼓勵產業鏈中占主導地位的“鏈主”企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開放市場、創新、資金、數據等要素資源,促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更好地融入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
三是加強精準服務支撐。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服務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以及《“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實事清單是今年和明年陸續完成,行動計劃是持續三年的,“十四五”規劃是持續五年的,通過長短結合的組合拳,圍繞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集聚服務資源,充分發揮服務體系的作用,實施九大工程,與中小企業多辦實事、辦好實事,讓中小企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繼續做好清理拖欠賬款工作
記者了解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工信部于2018年11月開始牽頭部署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兩年來,工信部充分發揮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機制的作用,督促指導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清欠工作,總的來看效果還是顯著的,到去年年底已經累計清償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逾期欠款8500多億元。同時法規制度不斷完善,《政府投資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相繼出臺,這三個條例為我們治理拖欠問題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同時,建立了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進一步暢通了中小企業投訴渠道。總的看,解決了一批過去多年來積累的長期拖欠問題,拖欠賬款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很多也都是歷史的陳賬舊賬,還涉及一些體制機制上的問題。通過兩年多的工作,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田玉龍表示,目前疫情、汛情帶來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在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有所上升,預防新增拖欠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對后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信部將充分發揮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這兩個機制的協調作用,在鞏固前期清欠的成果基礎上,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的長效機制,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