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隆基綠能(601012)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李振國表示,根據隆基能源研究院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需要達到1500GW-2000GW,且連續安裝30年才能對全球能源轉型形成有效支撐,進而為實現全球碳中和奠定基礎。這一裝機規模相當于2021年新增裝機量的10倍。俄烏沖突的爆發加速了這一進程,因為各國的焦點不再僅僅是能源轉型,能源本地化和能源安全成為優先議題。
“我國西部背靠豐富的光照資源及強大的制造能力,將成為未來綠能世界的根基和起點?!痹?月9日由鄂爾多斯市政府主辦的“2022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峰會”上,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李振國表示,我國清潔能源將形成西電東輸、西氫東運、西造東出格局。西電東輸,是指光伏電力;西氫東運,即由光伏發電制備的綠氫;西造東出,意指光伏制造面向東部,再由東部出口全球。
對于全球最大光伏硅片和組件制造商隆基而言,鄂爾多斯是其光伏產能布局的重要據點。今年4月,該公司光伏全產業鏈項目在蒙蘇經濟開發區開工,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
李振國在前述會議上稱,根據隆基能源研究院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需要達到1500GW-2000GW,且連續安裝30年才能對全球能源轉型形成有效支撐,進而為實現全球碳中和奠定基礎。這一裝機規模相當于2021年新增裝機量的10倍。俄烏沖突的爆發加速了這一進程,因為各國的焦點不再僅僅是能源轉型,能源本地化和能源安全成為優先議題。
從數據來看,地緣政治沖突刺激歐洲在光伏領域加速擴張,歐洲光伏市場表現出更高增速。PV Infolink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國內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組件規模為16.7GW,與去年同期的6.8GW相比增長了145%。歐盟5月公布的RepowerEU計劃提出到2025年將光伏發電裝機量翻一番,到2030年安裝600GW。
中國光伏發電裝機量、發電量及制造能力長期穩居全球第一。過去十幾年間,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李振國羅列了一組數據:2010年左右,當時的單晶硅片賣100塊錢一片,2020年降至3塊錢;10年前的光伏組件價格30元/瓦,2020年已降至1.6元左右;2007年,崇明島光伏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為1度電4元,到2020年,位于青海的全國最低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已低于0.3元。
他說,盡管近兩年因行業供應鏈失衡導致上游多晶硅料價格非理性高漲,進而造成光伏產品價格齊齊上漲,但這不是長期趨勢,多晶硅會回歸到理性的價格水平上。更應關注的是光伏的非技術成本,“所謂技術成本,如果只算折舊和運維,光伏的技術成本是7、8分錢一度電,這個電價在海外項目已經有所驗證。最主要的還是非技術成本太高。”
在光伏發電總體成本下降的情況下,非技術成本占比持續升高,這是光伏行業的一塊“心病”。地面電站的非技術成本包括土地及稅費成本、融資成本、電網送出成本等等,僅融資成本這一項,已遠高于光伏發電的技術成本。李振國認為,非技術成本并非社會為了發展光伏而實際付出的成本,制約了產業發展。
他同時表示,光伏產業發展的核心仍然是提效和降本。自2021年以來,隆基10次打破下一代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拔覀冋J為,未來3-5年,會由當前主流的PERC技術過渡到轉換效率為26%-27%的量產技術。再往后需要雙結電池,雙結電池的轉換效率有望超過30%。我們也在研發上投入了十分大的精力,但難度很大,需要拿十年來考量?!?/p>
李振國說,由于光伏發電、風電的間歇性、非連續性,要與需求曲線耦合,儲能以及智能調度、智能調節等產業也需要更快速發展,才能吻合社會的需求。中國能源變革大致將經歷四個階段,先通過非物理性的政策機制調整和大力發展抽水蓄能,為化學儲能讓渡出10-15年左右的發展空間。屆時,光伏發電、風電的成本較當前更低,化學儲能的規模和經濟性也進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第四階段是綠氫的引入,對非電能耗進行深度脫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