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漸濃,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實訓教室里的各類機械設備整齊擺放,像大戰過后正在整修的兵器。就在今年8月舉行的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圓滿承辦了機電一體化項目、智能產線安裝與調試、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三大賽項的比賽,獲得組委會高度認可?! ?/p>
傍晚時分,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王興東、機電技術實訓中心副主任許超和實訓指導教師劉世雄在實訓中心討論著下一步的教學內容。許超是王興東的學生,又是劉世雄的老師。從師生轉變為同事,三代“職教人”傳承著他們心中共同的“機電情”?! ?/p>
王興東:用砂輪磨出一等獎
不知不覺間,王興東已經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當了18年“教書匠”?!斑@些年職業教育發展得很快,稍不留神就會跟不上時代?!被仡檹臉I以來職業教育的變化,王興東感慨不已?! ?/p>
時間齒輪撥回至2004年,彼時的王興東剛剛來到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成為現代制造實訓中心的一名實訓教師,授課的主要內容是各類機械制造設備的操作和使用。那時,學校設備數量、質量都跟不上,上課時往往七八個人共用一臺設備,教學效果很受影響?! ?/p>
“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學習的內容與企業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畢業生到企業往往需要進一步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的生產節奏?!蓖跖d東說?! ?/p>
2005年,天津被確立為首個“國家職教改革試驗區”,職業技能大賽成為職業教育的新方向。“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就是要通過舉辦高水平競賽促進職業教育與企業實際需求接軌。比賽水平高了,學生的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弊鳛閷嵱栔行牡睦蠋?,王興東自然而然擔負起了備賽教學任務。
難題,接踵而至?! ?/p>
競賽對數控技術要求更高,教學常用的手工編程已經無法滿足備賽需要。王興東就和其他老師一起利用課余時間討論研究軟件編程,再到機床上進行實踐。“想要讓學生在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老師必須要學會、用熟、研精?!?/p>
備賽還會受到設備數量、質量和資金不足的影響。因為沒有鋸床和普銑,許多有硬質層的材料,直接用設備加工會加劇刀具的磨損,這些屬于正常的損耗范圍,但當時為了有效利用設備、節省刀具,王興東總會帶著學生們先用砂輪將硬質層磨掉,再用設備進行加工。
在刀具不足時,王興東就帶著學生自己制作刀具。慢慢地,學生們不但對設備的使用越來越熟練,還能用加工設備制作出能夠加工特殊形狀零件的、有特殊功能的刀具?! ?/p>
備賽的時間里,砂輪成了王興東和學生們“最好的朋友”。2008年,他們站上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場,并獲得高職組產品部件的數控編程、加工與裝配項目的一等獎。王興東開玩笑地對學生們說:“這個獎是你們用砂輪一點點磨出來的?!?/p>
許超:三獲一等獎見證職教變化
200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產品部件的數控編程、加工與裝配項目一等獎,2011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一等獎,2014年中國技能大賽——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數控銑教師組一等獎第四名……
在許超的簡歷中,三次全國大賽一等獎的獲獎經歷講述著他走過的路,也訴說著近年來職業技能大賽的發展和變化?!暗谝淮潍@得一等獎時,比賽更注重設備的熟練使用,工件制作并不復雜?!痹S超說,最初的比賽相較于此前的職業教育學習的內容更深、更難,但從整個機械制造行業看,競賽內容仍偏重基礎。第二次獲獎時,機械制造領域已經發生了不小變化,比賽使用的設備、器械開始由進口轉為國產,比賽項目也更注重創新,需要加入自主設計的元素。”
學生時代兩次獲得全國大賽一等獎的經歷讓許超明白,在“以賽促教”的模式下,職業教育更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隨著競賽水平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p>
這讓許超萌生了成為一名職業院校教師的想法。畢業時,許超放棄了多家企業拋出的橄欖枝,選擇回到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任教?!拔乙蚕胂裢跖d東老師一樣,教出在職業技能大賽上大放異彩的學生?!薄 ?/p>
任教后,許超作為數控大賽的指導教師,參與組建了索源數控社團,并制定了“讓學生在大一對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欲望,在大二鍛煉成為優秀的組織、策劃人才,在大三成為專業上的佼佼者”的“一二三串聯”培養模式?! ?/p>
許超還把自己觀察到的職業技能大賽變化及時傳遞給學生們。在他看來,職業技術比賽在注重創新的基礎上,對工件的復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都有了更高要求?!白屛矣∠笊羁痰氖牵荣愔械拇蟛糠謾C械加工設備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痹S超說,國內裝備生產企業已經能夠獨立生產能夠實現多軸加工的設備,多軸加工特別是五軸加工在世界范圍內都是較為復雜的制造技術,如今也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項選修課程。
緊隨大賽步伐,職業院校畢業生掌握先進設備的技能水平也隨之提升?!斑^去畢業生到企業要努力跟上企業的生產節奏,現在一些優秀畢業生已經可以利用現有設備幫助企業拓展生產業務了?!痹S超說?! ?/p>
劉世雄:學生開始嶄露頭角
在許超的指導下,索源數控社團中的很多學生在國家級、省市級技能大賽中獲獎,其中7人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5人獲得二等獎,150多人次獲省市級以上榮譽。
這其中就包括劉世雄?! ?/p>
對于劉世雄來說,許超不僅僅是老師、同事,也是一位懂得關懷體貼的兄長。正是在許超的影響下,劉世雄決定留在學校做老師。
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先進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內,立體物料庫、AGV小車、加工中心機床、三坐標測量機和沖洗設備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正在平穩運行。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已應用到教學當中,機器人不斷夾取物料,不用多久,一個較為復雜的多軸工件就制作完畢。
站上三尺講臺,劉世雄像他曾經的老師許超一樣,一遍遍提醒學生按規定擺放工量具,按規章進行設備操作。他也像許超一樣,在工學結合中言傳身教,也在立德樹人中傳承著他心中那抹“機電情”?! ?/p>
對劉世雄來說,做一名職業教育老師有著不小的挑戰。202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包括“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在內的9個新職業,明確了“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的工作定義和工作任務?! ?/p>
“機械制造行業發展很快,從學校到企業,不論是軟硬件設施還是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想要跟上技術的發展,就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他說。
如今,劉世雄的學生也開始在各類競賽中嶄露頭角。從王興東到許超,再到劉世雄,“機電情”像“傳家寶”一樣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入學和畢業之間默默傳承。
新出爐的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結果,讓劉世雄心里五味雜陳,遺憾的是本學院的學生成績不甚理想,但欣慰的是,與之前的比賽相比,本屆比賽參賽人數多、水平高,競賽難度大,這正說明機電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劉世雄說,“相對于比賽成績,我更希望通過不懈努力,讓更多從事機械制造行業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職業幸福感,用工匠精神促進行業進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