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地處河南西北部的焦作依然乍暖還寒。位于焦作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龍佰集團廠區外的公路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往來穿梭。
“一季度訂單快速增長,產、銷量均處于高位。” 鈦白粉龍頭龍佰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在手訂單充足,鈦白粉的市場進一步回暖。
今年3月,包括中核鈦白、惠云鈦業、金浦鈦業、安納達等企業均宣布鈦白粉價格上漲,這已是今年國內鈦白粉企業第二輪漲價潮,累計漲價達2000元/噸。
記者在近期對鈦白粉上市公司調研中了解到,經歷兩輪提價后,鈦白粉價格逐漸走出低谷,企業盈利能力逐漸修復。隨著宏觀經濟和房地產行業的持續恢復,鈦白粉需求增加,后續漲價有一定的持續性。此外,市場在加速洗牌過程中,行業龍頭紛紛通過轉型新賽道和業務擴展,打開第二成長曲線。
市場回暖 鈦白粉企業訂單激增
記者在龍佰集團的生產車間看到,鈦白粉正源源不斷從生產線上流出,工人們正忙著把成品鈦白粉包裝、搬運、裝車、發貨。
“近期公司訂單快速增長,其中2月銷售鈦白粉近12萬噸,創歷史新高。”龍佰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內房地產市場趨穩以及下游應用場景增多,鈦白粉需求回暖明顯,公司一季度產銷量均處于高位。
與之類似的還有惠云鈦業。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今年以來鈦白粉產銷情況良好,目前生產線基本處于滿負荷狀態,2月以來產品銷售量價回升,當前訂單充足。
隨著國內鈦白粉市場回暖,相關產品價格也持續上行。據記者統計,龍佰集團、中核鈦白、惠云鈦業、金浦鈦業、安納達等企業均在3月初宣布鈦白粉價格上漲,而這已是今年國內鈦白粉企業第二輪漲價潮。目前,鈦白粉相關產品價格累計漲價達2000元/噸。
生意社數據顯示,3月22日,金紅石型鈦白粉價格為17116.67元/噸,與年初的15933.33元/噸相比,上漲7.43%。
鈦白粉訂單為何增多?產品價格為何上漲?這還要從它的下游應用說起。
鈦白粉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原料,也是世界范圍內公認性能最優秀的白色顏料。其主要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油墨、化纖、橡膠等領域,終端產品應用于房地產、汽車工業、裝飾紙等行業。其中,地產與基建是鈦白粉主要的需求來源。
卓創資訊分析師孫文靜分析認為,漲價主因是受鈦白粉企成本上漲影響,包括原材料鈦精礦和硫酸價格都在向上波動,另外下游市場需求回暖也促使了此次漲價。“去年年末多數鈦白粉生產企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今年2月漲價后,企業剛回到盈虧平衡線,整體利潤空間有限。同時,訂單情況向好也為鈦白粉廠家此輪漲價增添底氣。”孫文靜表示。
底部已現 行業復蘇進度有望加快
回顧鈦白粉價格走勢,2021年,其先后經歷至少10輪調漲,累計上漲超過8000元/噸。到了2022年初,鈦白粉參考價格一度達到2.13萬元/噸的高位。不過,到2022年末,其價格已降至1.42萬元/噸左右,跌幅超33%。
如此過山車般的行情也導致鈦白粉企業2022年業績下滑甚至虧損。惠云鈦業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2022年歸母凈利潤為1000萬元至1500萬元,同比下降92.38%至94.92%。魯北化工預計2022年虧損8320萬元至9980萬元;金浦鈦業則預計2022年虧損1.39億元至1.66億元。另外,龍佰集團、中核鈦白等頭部企業去年三季度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成本高居不下,需求大幅萎縮,兩頭擠壓之下,大部分鈦白粉企業2022年處于虧損狀態。”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今年市場經歷兩輪漲價潮,下游拿貨積極性較高,頭部企業訂單增長較快,但行業仍面臨著整體格局散亂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目前國內鈦白粉企業有40多家,中小企業占比大,行業還有待整合。”該人士也表示,對于鈦白粉生產企業而言,如何做好降本增效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國內某頭部鈦白粉生產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去年下半年是行業較困難的時候,當年10月份的漲價也基本宣告鈦白粉價格見底。隨著房地產市場趨穩,鈦白粉市場正處于緩慢復蘇階段,后續伴隨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預計市場會逐月、逐季度向好,且復蘇速度會越來越快。
未來鈦白粉是否會有產能過剩問題?也是近兩年市場人士廣泛討論的問題。據權威機構統計,近幾年,我國鈦白粉表觀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其中,2021年中國鈦白粉表觀需求量為274.02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27.4萬噸。同時,國內在建及擬建鈦白粉產能合計達到273萬噸。
“我認為這是個偽命題。盡管在建及擬建產能規模較大,但未來鈦白粉行業新增產能落地仍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主要原因是擬建產能僅為項目規劃,尤其是某些項目需要分期實施,目前均無明確的投產時間。同時當前鈦白粉行業處于景氣低點,產品價格處于行業成本線之下,在建項目或放緩建設節奏、延期投產。”有資深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跨界轉型 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龍佰新能源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位于緊鄰龍佰集團總部。在這里,龍佰集團擘畫企業新的未來。
“鋰電方面,我們擁有河南焦作和湖北襄陽兩大基地,現在有磷酸鐵、磷酸鐵鋰與石墨負極三大產品。目前,公司磷酸鐵產能已達10萬噸/年,進入行業前5位,三期10萬噸產能年內將投產,屆時總產能達20萬噸/年,磷酸鐵鋰產能達5萬噸/年。目前在建產能正處于逐步釋放階段。”龍佰新能源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對記者表示,“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是公司著眼于長遠發展戰略,為打造第二增長曲線重點布局的領域。目前我們的磷酸鐵鋰、磷酸鐵產品已經供應給國內電池頭部廠商。”
龍佰集團不是跨界新能源的孤例。在產業鏈優勢及高額利潤的驅動下,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鈦白粉行業迎來磷酸鐵鋰材料擴產熱潮。2021年,多家鈦白粉企業跨界進入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材料領域,包括龍佰集團、中核鈦白、金浦鈦業等鈦白粉龍頭企業,依托原材料成本綜合優勢,規劃了較大規模的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產能。
“在生產技術上,硫酸法鈦白粉的生產工藝和鋰電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生產工藝非常接近,包括它的設備選型和基礎反應等,相似度均較高。”龍佰新能源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上述高管表示,“在此基礎上,公司也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端人才,積累了磷酸鐵、磷酸鐵鋰及石墨負極先進的規模化生產技術,同時公司現有的原材料供應體系能夠有力支撐公司新能源發展戰略。公司廢副產品硫酸亞鐵,富余產能燒堿、硫酸、蒸汽、氫氣等可直接或間接用于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我們還將大化工理念引入新能源領域,既擴大了產能規模又降低了生產成本。”
安納達已經嘗到了新能源的“甜頭”。安納達預計2022年盈利2.5億元至3.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至68%。公司表示,報告期內磷酸鐵產量、銷量、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均大幅度增長。
不過,部分鋰電材料價格也出現波動。據百川盈孚監測,從2022年的三季度到今年3月23日,國內磷酸鐵鋰均價從15.6萬元/噸,下降至11萬元/噸左右;磷酸鐵均價從2.4萬元/噸下滑到1.52萬元/噸。
“今年初國內磷酸鐵市場受新增產能陸續落地等因素影響,價格有所波動,但從長期來看,增長空間仍然較大,市場競爭格局尚未明朗。公司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目前營收占比較小。”龍佰新能源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