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飛船,是托舉中華兒女航天夢想的大國重器。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從神舟八號到神舟十四號,一直都有濟南制造的酚醛樹脂空心微球為之保駕護航。
這個體積只有小米粒十分之一的微球顆粒,飽含著濟南圣泉集團酚醛事業部總工程師李枝芳及其研發團隊的心血。
30年研發路上“不服輸”
1993年,李枝芳來到濟南圣泉集團研究所從事酚醛樹脂研發。那時,公司的研發和生產技術還較為落后,酚醛樹脂只能用于耐火材料和覆膜砂等民用領域。
20世紀90年代,在不斷摸索中,李枝芳發現,分子量的控制以及雜質和有害物質的含量對產品品質的影響很大。一味地反復試驗,缺乏精準的檢測,企業勢必要走很多彎路。
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
李枝芳表示,1997年,圣泉集團決定與一家當時全球酚醛技術最頂尖的英國企業合資。她與另外一名同事赴英國學習技術。國外先進的研發設備和技術、科學的生產線管理方法……眼前的一切開拓了李枝芳的眼界。
“當時進口儀器需要花費上百萬元,但企業依然狠心買了回來。”李枝芳回國后,企業下定決心從國外引進先進檢測設備。
從此,圣泉集團的酚醛研發技術突飛猛進,李枝芳帶領著同事們埋頭研發,酚醛樹脂應用領域不斷擴展,企業一步步成為國內最大的酚醛樹脂生產廠家。
一路高歌的酚醛樹脂研發團隊在2008年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與中科院一起為神舟飛船研發外層隔熱材料。“感覺特別光榮,同時也倍感壓力。”回憶起當時情景,李枝芳仍然心潮澎湃。
談及圣泉在樹脂領域的成績,李枝芳臉上洋溢著笑容,語氣里充滿了自豪。“酚醛空心微球、電子樹脂、輕芯鋼、酚醛泡沫,這幾項技術圣泉都填補了國內空白。”李枝芳說。圣泉為國內獨家生產酚醛空心微球的企業,我國神舟飛船返回艙已先后7次使用圣泉所產酚醛空心微球;圣泉電子樹脂在PCB線路板方面實現了進口替代,占據了70%的市場,同時也是國內唯一能做光刻膠酚醛樹脂的廠家,打破國外壟斷,如今技術水平已達到芯片級光刻膠水平;圣泉輕芯鋼材料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打破了歐洲國家的壟斷……
回望30年的研發之路,李枝芳說:“科研就得付出,我們就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
除了為航天事業保駕護航,他們還成功研究芯片光刻膠用高檔酚醛樹脂、5G通信線路板用樹脂,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主持開發的新型輕質阻燃復合材料成功用于高鐵、復興號標準動車組、地鐵、磁懸浮、民航、軍工等領域,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助力復興號標準動車組的發展……
“深挖一口井”
繼續解決“卡脖子”問題
“做科研就好比挖一口深井,技術人員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井挖深。”李枝芳說,科研工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只有付出才有回報。但是真心熱愛這項工作,是可以以苦為樂的。
在圣泉集團,李枝芳是有名的“拼命三郎”。這些年她的周末和節假日,不是在進修學習,就是加班工作中。她坦言,每當學到了新知識,開發了新產品,解決了技術問題,自己就會感到興奮。
“這些年我的周末和節假日很多時間不是在進修學習就是加班工作。學到一個新知識、開發一個新產品、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是我的興奮點。做技術工作本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是當你喜歡當你有使命感時反倒是以苦為樂了。”李枝芳說。
“我非常幸運遇到了好伯樂,多年來,企業給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濟南給了我成長的空間。我有幸遇到一個好老師,當初合作的英方合資方的技術總監在毫無保留傳授技術知識的同時,也改變了我的技術思維方式,讓我受益匪淺,這使得我后續做新項目時能用正確的方法以相對快的速度準確完成任務,在解答客戶問題時能讓客戶豁然開朗。”在李枝芳看來,企業對研發設備的投入是不惜代價的,這些設備為研發帶來很好的助力。她在帶領團隊做新產品的同時,也帶出很多優秀的研發人才,現在有5個研究所所長、20多個研發經理,這些人員在各個行業也成了受客戶認可尊重的行業專家。
回首30年來取得的一項又一項成果,李枝芳認為,這是不懈堅持的結果。在她看來,所謂工匠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對工作要120%的去投入。
談及未來發展,李枝芳表示,她將繼續瞄準高精尖領域,解決“卡脖子”問題,開發高性能樹脂,如低介電樹脂,滿足信息產業的發展要求;對應國家雙碳目標開展綠色化酚醛樹脂的研發工作等。同時希望政府繼續加大對創新的鼓勵激勵,在前瞻性的創新項目特別是雙碳關聯項目上加大支持力度。
30年,李枝芳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打破多項“卡脖子”技術,獲得了63項授權專利,形成了20多項核心技術。通過不懈奮斗,她獲得了山東省優秀發明人、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濟南大工匠、濟南市泉城產業領軍人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