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國際鐵礦石市場而言,2005年可謂是多事之秋,年初漲價71.5%所引起的供求雙方紛爭尚未平息,進入八月份,有關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公司謀求2006年進一步漲價的消息又傳揚得沸沸揚...
對國際鐵礦石市場而言,2005年可謂是多事之秋,年初漲價71.5%所引起的供求雙方紛爭尚未平息,進入八月份,有關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公司謀求2006年進一步漲價的消息又傳揚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 供求關系的變化決定價格走向,2004年全球鋼鐵市場價格達到歷史高位,鋼鐵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國際鐵礦石市場由長期供大于求轉為供不應求,國際礦業巨頭把握這一難得歷史機遇,獅子大張口,在連續兩年鐵礦漲價的基礎上,2005年再次提價達71.5%,盡管鋼鐵業對此強烈不滿,但最后不得不按受這一價格。
然而,正如市場經濟法則決定了鐵礦石上漲不可避免一樣,2005年國際鋼鐵市場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發生了重大變化。從一季度末至8月初, CRU北美鋼材指數下跌21.6%、中國國內鋼材指數下跌15.7%,國際鐵礦市場由供不應求轉向基本平衡,預示鐵礦價格失去上漲動力,買方的談判地位得到加強。
從今明兩年看,世界鐵礦石供求總體上基本平衡,長期趨勢將是供大于求。在此市場背景下,“鐵礦供應緊張、價格上漲”言論的出臺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這或許是國際鐵礦生產商施放的煙幕彈而已,目的是想在2006年繼續維護鐵礦高價位。對鋼廠而言,所關心的是鐵礦價格將下調多少美元,可以預料雙方談判將異常激烈,鹿死誰手,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