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定發展對于整個經濟體系的健康運行至關重要。
近日,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為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創造有利條件。穩中求進是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民營企業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中堅力量”。
穩——完善法律法規 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民建中央副秘書長蔡玲建議,加快推出《民營經濟促進法》,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
蔡玲認為,應收賬款拖欠是企業現金流緊張的主要原因,影響企業資金周轉速度。通過推出《民營經濟促進法》,可以建立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強化商業匯票信息披露和完善票據市場信用約束機制等措施,減少拖欠賬款導致的企業經營風險,增加民營企業的資金流動性,提高企業在經濟運營中的穩健性。
對于如何加強當前市場中存在壟斷行為的監管力度,天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天任在采訪中建議:一是法律法規要適應新經濟形態的特點,例如針對數字經濟領域的壟斷行為,可以制定專門的監管規則;二是進一步建立反壟斷執法機構之間的協作機制;三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對失信企業進行聯合懲戒。
促——加強金融支持 激活民營企業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分類幫扶支持。
在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經濟工作委員會主任賀可嘉看來,這些利好政策會為我國的非公經濟發展提供優勢動能。民營企可以申請更多的貸款來擴大業務規模、進行技術創新或進行品牌推廣。也可以考慮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籌集成本較低的資金,以支持企業的發展計劃。個體工商戶可以通過分類幫扶積極融入當地的產業發展環境中,主動尋求相適應的培訓和技能提升,提高自身競爭力,通過科學指引爭取更多的機遇和資源。
蔡玲指出,可以利用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解決融資難題,實現銀企信息有效對接,讓銀行面向企業需求,提供更多樣的信貸產品,推動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占比提升。為制造業中小企業提供過渡性優惠貸款,為現有的臨期貸款提供相對彈性的還款期限。
來自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陳淺綜合養殖總場場長劉茜設身處地為民營企業提出了幾點建議:民營企業應充分利用好政策機遇,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合作,了解貸款政策和融資產品,積極申請貸款,擴大企業規模。同時應加強企業自身管理,提高企業信用等級,增強企業融資能力;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各類幫扶支持活動,爭取獲得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
進——專注創新發展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敢干敢闖敢投、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
作為一家大型企業的“掌舵人”,張天任認為,當前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給國內民營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和市場的不斷變化,民營企業需要不斷進行轉型升級以適應新的形勢。
為促進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張天任指出,民營企業應拓寬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化能力,同時應加強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政府則可以提供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支持,幫助企業拓寬海外市場;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國際交流和學習機會;提供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幫助,幫助企業進行轉型升級。
張天任還特別關注國內二手交易市場的發展情況。在他看來,通過促進閑置資源的再利用和流轉,有助于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我國應加快制定二手交易適配性改革方案。繁榮的二手市場不僅可以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會為更多企業帶來一次“綠色機遇”。
賀可嘉同樣認為,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人才短缺、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為促進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政府可以簡化市場準入程序,降低準入門檻,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