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特斯發布未經審計的上半年業績公告稱,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2億元到14億元。
阿特斯預計,2024年第二季度凈利潤環比第一季度繼續提升,環比增長7%到42%之間,目前其已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凈利潤環比增長。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7月18日收盤,阿特斯股價上漲9.23%。
有分析人士稱,阿特斯提前釋放利好也有保市值的考慮,年初至今,該公司市值已萎縮22%。阿特斯于2月25日啟動回購方案,計劃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含),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含)回購股票。
公告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阿特斯明確提出“在價格和出貨量之間做綜合平衡,放棄部分虧損訂單,主動減少部分光伏產品出貨量,以利潤為優先”。這或是目前行業內首家公開宣布減產的企業。
實際上,自2023年底,多家光伏企業先后被曝出關閉部分產線,降低開工率。各家廠商雖即時對流言做出回應,并試圖通過新技術降本、出海“淘金”等方式卷贏這場“價格戰”,但至今產業鏈整體價格已跌破成本線,即使龍頭企業也未能幸免。
近期,多家頭部企業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行業整體虧損嚴重,龍頭企業如隆基綠能、TCL中環、愛旭股份、雙良節能等均未能幸免。
數據顯示,2024年1-6月,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等主要光伏產品的均價分別下滑約40%、35.17%、36.17%和10.5%。在供需失衡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面臨增量不增收、成本倒掛等困境,導致普遍虧損。
價格在下降、企業在虧損,瘋狂的擴產仍在繼續。據第三方平臺統計,4月,全國共有66個光伏制造業相關項目簽約、開工、投產,新增簽約投資金額超1100億元;5月,光伏項目簽約、開工、投產項目數量雖下降為15個,涉及金額仍然超過360億元。
即使是喊出“主動減少部分光伏產品出貨量”,阿特斯也有多個大項目將投入生產。2月26日晚間,阿特斯公告,為快速提升N型先進產能規模及產品競爭力,增加市場占有率,公司計劃在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建設年產14GW切片+14GW電池+14GW組件新能源產業園項目。預期2024年3月土建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完成后快速形成產能。
2023年10月的一場電話會議中,阿特斯也對外透露,宿遷基地8GW TOPCon電池片產能已于2023年4月投產,揚州基地14GW TOPCon電池片產能、泰國基地8GW TOPCon電池片產能,均正常爬坡推進中。同年8月,阿特斯內蒙古呼和浩特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開工。
不止阿特斯,過去兩年光伏行業擴產速度大幅上升。大企業牽頭提速,試圖利用規模優勢抗住周期,熬過這場價格戰。
某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藍鯨新聞,如今大面積虧損,該停下來考慮是否該繼續卷下去了。
“硅料環節預計下半年處于痛苦的出清過程。”國金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首席分析師姚遙日前公開表示,當前硅料價格已跌穿全行業現金成本,預計硅料環節將很快(預計在1個月到2個月內)迎來停產加速、月度供需平衡、中下游補庫到價格觸底反彈的過程。
中原證券在最新的中期策略報告中也指出,一體化廠商普遍關閉部分產線,降低開工率,預計2024年下半年企業降低負荷將持續存在,資金實力較弱的三四線廠商將率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