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液產業鏈
研磨液的上游主要是其主要成分,包括增稠劑、分散劑、pH調節劑、表面活性劑和螯合劑等。中游主要是研磨液產品的生產制備,隨著國內企業的持續布局,國產品牌的占比持續提升。研磨液的下游主要應用于半導體硅片制造領域,這是我國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國家政策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整體半導體行業發展擴張,進而帶動研磨液需求持續增長。
研磨液產業現狀
研磨液作為半導體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游消費電子等領域應用持續增長的需求,為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拋光材料規模為46.92億元,研磨液占我國拋光材料占比超過50%。具體來說,2022年我國研磨液行業市場規模為22.08億元,其中本土研磨液市場占比達到59.92%,進口研磨液市場占比為40.08%。近年來,國內企業國產化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近年來,隨著安集科技等國內廠商成功打破國外廠商的壟斷,實現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國內研磨液市場形成了內資與外資共同競爭的格局。研磨液行業下游主要為半導體領域,目前階段我國研磨液市場需求規模呈增長態勢,2022年我國研磨液需求總量為4.78萬噸,其中進口產品需求量為1.81萬噸;本土產品需求量從2016年的0.63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2.97萬噸。受益于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趨勢、國內研磨液供應商技術的突破和成熟、國產化的成本優勢等,未來集成電路領域研磨液有望進一步降低進口依賴。
就我國研磨液整體價格變動情況而言,2022年整體研磨液需求明顯增長,供需趨緊背景下,研磨液價格出現明顯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研磨液銷售均價為4.62萬元/噸,其中本土產品銷售均價為4.46萬元/噸;進口產品銷售均價為4.88萬元/噸。短期內供需波動導致研磨液價格有所增長,但隨著國產份額持續走高,國產研磨液產能持續擴張,預計中長期我國研磨液價格將呈現下降態勢。
研磨液競爭格局
在全球范圍內,美國和日本等壟斷廠商人才儲備充足,而國內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產業起步較晚,滯后的人才培養導致國內專業人才匱乏,構成新進入企業的主要壁壘之一。我國研磨液行業企業包括新陽半導體、安集科技、北京國瑞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創力研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振鴻興研磨科技有限公司等,競爭力和外資企業相比差距有所縮小,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上海新陽于2019年啟動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擴產項目,布局規劃了清洗液、刻蝕液、電鍍液及添加劑、光刻膠、研磨液等化學品材料產能。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調試和試生產等環節,目前上海廠區年產能1.9萬噸擴充目標已建設完成。其化學機械研磨液主要包括適用于淺槽隔離研磨液(STI Slurry)、金屬鎢研磨液(W Slurry)、金屬銅研磨液(Cu Slurry), 硅氧化層研磨液(Oxide Slurry),多晶硅層研磨液(Poly Slurry)等系列產品,研磨液產品可覆蓋14nm及以上技術節點。2022年上海新陽總營收達到11.96億元,較2020年增長約0.8億元,其中研磨液等電子化學材料占比48.5%、電子化學材料設備占比約4.5%,涂料品占比約46.5%。
研磨液發展趨勢
1. 產業發展
未來,隨著國內半導體市場的不斷增長和國家政策對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持,我國研磨液國產化、本土化的供應進程將加快。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發展目標,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發展。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持和社會資金支持等利好條件下,國內研磨液領域涌現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在更多關鍵領域實現進口替代,進一步提升研磨液國產化水平。
2. 產品發展
近年來受半導體、LED產業發展的帶動,全球及我國研磨液、拋光液市場需求持續攀升,行業發展速度加快。伴隨下游市場快速發展,研磨液市場需求逐漸升級,專用化、定制化以及高端化將成為研磨液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