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日前聯合印發《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通過“材料+數據”助力新材料原始創新,服務新材料企業發展。《建設方案》提出,到2027年,搭建形成“1+N”(1個中心主平臺、N個數據資源節點)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形成30個以上數據資源節點、30項以上材料大數據算法軟件和工具、20種以上典型關鍵材料和產品的數據賦能應用示范;到2035年,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全面建成并穩定運行,數據規模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促進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
新材料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關乎新材料技術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資源。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布局建設一批材料數據平臺,積累了大量的材料科學、技術、生產、應用等數據,但數據作為新要素流轉共享不通暢、開發利用不深入、潛值釋放不充分等問題突出,材料數據“孤島化”現象嚴重,難以充分發揮數據基礎資源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作用,亟需提高數據服務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能力。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大數據對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支撐作用,構建材料研發與應用的新模式,培育新質生產力,特制定《建設方案》。
《建設方案》明確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定位,是促進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型研發基礎設施,著力實現科技、產業等材料數據融通和應用。一是立足機制創新,匯聚重點企業、科研院所、高校、新材料重點平臺等各類創新主體材料數據,構建新材料數據資源中心;二是立足協同創新,增強材料數據產品研究、應用和推廣等創新鏈各環節創新能力,構建加速新材料應用數據產品開發的研發中心;三是立足成果轉化,提供材料數據基礎產品和定制化服務,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產業整體能力提升的服務中心。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六大功能:一是構建材料數據匯聚標準和融通平臺,打造輻射全國的材料數據資源體系;二是加強共性和前沿技術研究,提升數據賦能科技創新能力;三是開展材料數據產品開發應用,提升材料研發效率,降低材料研發成本,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四是提供材料數據公益服務,助力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五是加強材料基因領域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為材料大數據應用提供多層次創新人才;六是推進材料數據和技術國際合作,促進材料大數據和技術水平提升,推進標準規范建設。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
《建設方案》提出3方面的創新管理機制,支撐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長期運營。
一是中心主平臺要建立開放透明的運行管理機制,組織研究提出建設總體規劃和階段性實施計劃,統籌協調推進;
二是研究建立數據資源節點分級會員制度,確定對非公共屬性數據產品和服務的會員級別權限,構建數據資源節點內部評價和退出機制;
三是通過市場、標準及技術等手段,逐步打通科技、產業等相關材料數據資源的融通和應用。
為保障文件有關部署順利推進,《方案》明確,將構建以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為支撐、社會資本為補充的資金投入模式。支持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通過股權、債權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鼓勵相關政府投資基金按市場化原則予以積極支持。支持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符合條件的相關企業上市融資。
同時,鼓勵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結合實際,建立健全股權、期權等人才激勵和獎勵機制。加大材料領域相關人才政策向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傾斜。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資金和數據渠道,加強人才激勵、培養和引進,強化數據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扎實推進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