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于石墨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問題,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執行理事長張湛告訴記者,在目前條件尚無證據表明,石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或石墨有毒;但石墨粉末非常細,人體大...
對于石墨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問題,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執行理事長張湛告訴記者,在目前條件尚無證據表明,石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或石墨有毒;但石墨粉末非常細,人體大量接觸這些粉塵,肯定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也有專家表示,雖然石墨不具有毒性,但現有石墨采選工藝技術決定了加工過程中會用到一些油類、酸堿類物質,而這些物質不恰當處理必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尾礦壩的選址也很有講究,最好是在上風頭,堆積面要夠大便于填埋,也要考慮運輸條件,但最起碼的要求,尾礦壩要遠離水源,留有相當一段距離。
專家說,在整個石墨生產過程中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環保技術,可以控制粉塵的排放,也能治理廢水。
張湛表示,這些環保技術國內都能掌握,沒有什么難度,關鍵是這些年石墨企業效益太差,行業內超過90%都是民營企業,在這種既沒多少利潤又缺乏有效自律和監管的情況下,企業肯定會選擇不安裝環保設備或者不啟動環保設備來降低成本。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全球石墨市場就一路低迷,當時國際市場上能賣到1000美元的石墨產品,現在只能賣到500美元。十年間,石墨這種資源性產品的價格不升反降。在2004年到2005年這段時間,國際市場石墨價格有所回升,上漲了10%左右,但從今年開始又出現大幅下降,降幅超過 30%,簡直就是“走一步退兩步”。
原因很簡單,石墨供給量過大、增幅過快。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鱗片石墨)2005年產量45萬噸左右,需求量(出口+國內)最多40萬噸,而且從2005年重復建設的產能增加過快,凈增產能大于20萬噸,最大風險是市場競爭激烈,互相壓價?!?br /> 張湛提出,由于石墨的生產量過大、出口企業過多,中國始終無法控制這種資源型產品,無法從中受益,掌握“中國話語權”、“中國定價權”根本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