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幾內亞位于非洲西部,北鄰幾內亞比紹、塞內加爾和馬里,東與科特迪瓦、南與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接壤,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352公里。沿海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內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國土面積...
幾內亞位于非洲西部,北鄰幾內亞比紹、塞內加爾和馬里,東與科特迪瓦、南與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接壤,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352公里。沿海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內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國土面積245857平方公里。人口964萬(2006年) 幾內亞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和礦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糧食不能自給。近年來,幾政府把爭取外援,恢復宏觀經濟平衡、改善水電和電信部門服務作為經濟工作重點,努力推進各項改革。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歐盟等先后宣布部分恢復對幾援助與合作。但幾內亞經濟總體仍十分困難。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為 33.3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346美元。
一、礦產資源情況
幾內亞位于西非克拉通南段,主要由太古代巖石組成。該國礦產資源相當豐富,素有“地質奇跡”之稱。其主要礦產有:鋁土礦、鐵、金、金剛石,以及鎳、銅、鈷等。
1. 鋁土礦
幾內亞鋁土礦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最大鋁土礦資源國。2006年鋁土礦儲量為74億噸,儲量基礎為86億噸。幾內亞鋁土礦分布廣泛。已知鋁土礦床主要位于幾內亞的西部和中部,賦存在晚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巖石中。礦床很容易開采,礦床上覆土層較薄,基本無需剝離非礦土;大多可露天開采;礦石品位高,氧化鋁含量44~53%,二氧化硅含量2~3%;屬于在低溫下易加工提煉的三水化合型礦物;礦產賦存相對集中,一般一個礦點都在幾百萬噸至幾十億噸左右。
下幾內亞被認為是全國最好的鋁土礦礦區,主要分布在弗里亞,金迪亞和博凱3個專區
(Prefecture),儲量約50億噸;中幾內亞拉貝專區(Labé)儲量約5億噸, 其礦物含量氧化鋁46.7%, 二氧化硅1.88%。;上幾內亞達博拉專區(Dabola)和杜蓋專區(Tougué)鋁土礦總儲量超過20億噸, 其礦物含量氧化鋁44.1%, 二氧化硅2.6%。中幾內亞和上幾內亞的鋁土礦礦區距出海口較遠,其礦產品運輸不便,為此,幾政府考慮擬修建一條橫穿幾內亞的鐵路。
2. 鐵礦石
幾內亞鐵礦石資源也非常豐富,據稱資源量可達150多億噸(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為60億噸,品位64-68%),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富鐵礦,品位高達56~78%,可露天開采。鐵礦主要賦存在寧巴(Nimba)山周圍的太古代巖石中,該山脈位于幾內亞東部與利比里亞和科特迪瓦的交界處。寧巴山礦區總儲量約20億噸, 礦體長度40公里, 礦石類型為赤鐵礦、針鐵礦, 品位60~69%。其中皮埃爾礦體品位66.7%以上的儲量估計大于3.5億噸,且礦體埋藏淺,平均剝離量為0.6-1米,礦石松軟,廣泛露出地表。
位于東南部的西芒杜(Simandou)山條帶狀鐵建造的氧化帽可能還有更大的含礦潛力。有資料稱其資源量可達70億噸。為鐵英巖風化殼富鐵礦床,礦體圍巖為片巖、干枚巖,礦體走向長110公里,礦石類型為赤鐵礦,品位65%左右,礦石厚度最小10米,最大200米。估計高品位鐵礦石為4.51億-- 6.14億噸
3. 金剛石
幾內亞的金剛石資源量約2500-3000萬克拉。據幾內亞官方估計,其儲量約2000萬克拉。主要分布在幾內亞南部和東部的凱魯阿內專區(Kérouané)、 基西杜古專區(Kissidougou)和馬森塔(Macenta)專區的巴烏雷(Baoulé)、米洛( Milo)和迪雅尼(Diani)地區。幾內亞西部也有金剛石分布,1996年在金迪亞西部發現了金剛石,在弗雷卡利亞(Forécariah)專區也有零星分布。1979-1981年,Geosurvey國際公司對幾內亞國土進行了空間地球物理測量(光譜測定法,磁力測定,VLF電場強度測試)。此次測量表明,西芒杜東部的貝拉(Beyla)地區和幾、塞交界處魏瑪(Véma)的斷層地帶可能有金剛石礦床存在。金剛石主要賦存在受深部裂隙系統控制的中生代金伯利巖墻和巖管中,有些富集在沖積和殘積的砂礦中。幾內亞金剛石平均品位在0.12~2克拉/立方米,45%~60%可以加工首飾, 25%~40%為工業用金剛石。
4.金
據估計,幾內亞金儲量可能達1000噸,在各地都有分布,金礦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上幾內亞,尤其是西吉里(Siguiri)盆地地區,包括西吉里專區(Siguiri)、庫魯薩專區(Kouroussa)、芒加納專區(Mandiana)、丁吉拉伊專區(Dinguiraye)和康康專區(Kankan)。在馬木專區和法拉納專區(Mamou-Faranah)間的飛塔壩(Fitaba), 金迪亞專區東部的芒比亞(Mambia)和博科(Boko)地區,以及恩澤雷科雷地區的加馬-卡拉那-約姆 (Gama-Karana-Yomou)一帶也有金礦存在。
二、 礦產資源開發現狀
幾內亞礦業部門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幾內亞礦業產值(絕大多數來自鋁礦業),約占全國出口總值的80%,政府收入的25-30%,國內生產總值17-20%(2005年資料)。礦業部門的就業人員約4萬多人。
幾內亞主要的礦產品是鋁土礦,其他礦產品包括:金剛石、金、鹽、水泥等(見表1)。

1.鋁
鋁礦業是幾內亞礦業中最重要的部門,每年生產鋁土礦1700萬噸(濕基)左右,為全球第四大鋁土礦生產國。2006年鋁土礦產量為1919萬噸,比上一年增長14.1%,鋁土礦的半數產量供出口,一半供國內氧化鋁生產,2006年氧化鋁產量為61.2萬噸,比上年減少15.2%,全部供出口。
幾內亞鋁土礦公司(CBG)是國內最大的鋁土礦生產企業,它也是世界是最大的鋁土礦生產公司。全球近十分之一鋁土礦產量來自該公司。該公司是幾內亞政府與HALCO國際財團 (加拿大的Alcan 公司(45%)、美國的Alcoa 公司(45%)和Dadco集團(10%))組成的合資企業,幾政府持股49%,HALCO 持股51%。CBG每年在位于西北部Kamsar 和桑加雷迪(Sangaredi)地區生產的濕鋁土礦超過1400萬噸,每年的干鋁土礦出口量為1300萬噸。CBG亦在Kamsar經營一港口,用于烘干和發運鋁土礦。鋁土礦供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西歐的精煉廠。2006年5月幾內亞國會批準美國鋁業和加拿大鋁業公司的提議,在北部Kamsar港口建立一座年度產能在150萬噸的精煉廠。計劃2007年開始建設,2009年正式投產。幾內亞官員已經預計工程總成本大約在10億美元。
俄羅斯鋁業集團是在幾從事鋁土礦開發的另一家重要公司。目前該公司在幾內亞全資擁有年產能為300萬噸的鋁土礦開采綜合企業金迪亞鋁土礦公司(Compagnie de Bauxite de Kindia),該公司擁有Debele礦山、一條連接Debele礦與科納克里(Conakry)港的鐵路以及科納克里港的經營權。目前每月平均有四至五艘運載鋁土礦的貨船駛離科納克里港前往俄鋁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Nikolayev)氧化鋁精煉廠。俄羅斯鋁業集團在幾內亞還經營著Friguia 氧化鋁精煉廠,該冶煉廠年產能為78萬噸。
俄羅斯鋁業集團在幾內亞的第二個鋁土礦開發項目是迪安迪安(Diandian)鋁土礦的擴建改造工程。有關的開發項目議定書已在2002年得到幾政府批準。該項目將對鋁土礦就地進行深加工,提高其出口附加值。該礦山鋁土礦儲量豐富,氧化鋁含量約60%,可露天開采,是一座極具潛力的優質鋁土礦。
幾內亞氧化鋁的主要生產商是幾內亞氧化鋁公司(俄羅斯鋁業集團85%,幾內亞政府15%),經營著弗里亞專區的Friguia氧化鋁精煉廠。2005年其生產能力為78萬噸,該公司計劃擴大其生產能力,使其達到140萬噸,計劃到2009年完成擴建工作。
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公司目前正與環球氧化鋁公司以及阿聯酋合資伙伴穆巴達拉發展公司(Mubadala Development Co)和迪拜鋁業公司(Dubai Aluminium Co)合資開發幾內亞桑加雷迪(Sangaredi)氧化鋁精煉廠項目。 桑加雷迪氧化鋁精煉廠項目包括一座年產300萬噸的氧化鋁精煉廠和一座年產900萬噸的鋁土礦。 該項目原計劃投資20億美元,后來預計可能達到30億美元。
2.金
金是幾內亞第二大礦產品。過去幾內亞金產量并不多,1993年金產量不到4噸。1995年頒布新礦業法后,在政府的礦業經營活動自由化政策的推動下,加納的阿散蒂金田有限公司(Ashanti Goldfields Limited).接管了幾內亞黃金公司的經營活動,累計總投資超過2億美元。使幾內亞的金產量得到快速增長,2001年全國金產量已經上升到16噸,此后幾年基本保持在15-16噸,2005年產量為15.3噸。
Siguiri金礦山是幾內亞最大的產金礦,2005年產金8.99噸,占全國總產量的58.8%。該礦山位于幾內亞東北部的西吉里專區,其經營者是SAG公司,英美黃金阿散蒂公司(AngloGold Ashanti,該公司2004年成立,由AngloGold 有限公司和Ashanti Goldfields Limited合并而成.),占有該公司85%的股份,幾政府擁有其余15%的股份。SAG計劃建一座新的產是能力12噸的金礦處理廠。
第二大金礦山是位于丁基拉伊專區和西吉里專區交界處的Lero金礦 ,2005年該礦山的金生產能力為3.5噸,其經營者是SMD公司(加拿大的Guinor金礦公司持股85%,幾內亞政府持股15%)。2005年10月,總部位于英國的Crew 金礦公司宣布,斥資3.89億美元取得Guinor 公司100%的公共投權。
位于庫魯薩專區的Kiniero是另一個重要金礦山,其經營者是SEMAFO-Guinée(加拿大Semafo公司占85%,幾內亞政府占15%) ,2005年產金1.9噸。
3.金剛石
金剛石在幾內亞礦業中占有一定位置,是該國出口創匯的主要礦產品之一。近幾年產量呈下降趨勢,2006年金剛石產量約為44萬克拉,比上一年減少20%,主要產自小礦山和個體生產者。
上世紀30年代,法國人和英國人率先進入幾內亞南方森林地區開發金剛石。60年代初,在前蘇聯幫助下,幾內亞成立了國營金剛石開采公司(ARIDOR)。90年中期以后,加拿大等國的一些公司先后進入該領域。包括加拿大的Hymex礦業公司、SearchGold Inc 公司和Trivalence 礦業公司等。目前最大的生產商是Aredor-First City 礦業公司(幾政府15%, 加拿大Trivalence 礦業公司85%),經營著Aredor 礦山,該礦山也是國內最大的金剛石礦山,2005年產能為3.8萬克拉。
目前實際上小礦和個體采礦者是幾內亞金剛石采礦的主力軍。主要集中在凱魯阿內專區的巴南科羅地區,2005年生產能力為70萬克拉。該區也是幾內亞最大的金剛石產區,約有140多個開采點。幾內亞生產的金剛石主要供出口,主要出口市場包括:比利時、瑞士、法國、美國、以色列、南非、阿聯酋。
4.鐵
鐵礦也是幾內亞重要的礦產資源之一,過去曾經有卡魯姆鐵礦投產,并向英國、德國和波蘭出口鐵礦石,但后來由于多種原因礦山早已關閉。目前幾內亞沒有正式投產的鐵礦項目。不過政府正在制定計劃,將大規模開采其主要的鐵礦產地——寧巴山鐵礦。2003年 5月19日,幾內亞國民議會一致討論通過了幾內亞政府和歐洲寧巴財團4月26日簽訂的關于開發寧巴-西芒杜鐵礦礦山租讓議定書。2003年7月,孔戴總統簽發了關于向歐洲寧巴財團租讓5.15平方公里礦山開發令。2003年11月11日,寧巴山鐵礦開發項目在幾南部城市洛拉正式啟動。該開發項目計劃建設一個年產4500萬噸、年出口2000萬噸鐵礦石的大型礦區。該礦區礦石儲量約10多億噸,平均含鐵量高達65%,可露天開采。礦山開發分三個階段,首期為皮埃雷-里科德(Pierré Richaud)礦區,二期為桑佩雷(Sempéré)礦區,三期為卡托(Chateau)礦區。參與合作的公司主要包括BH Biliton、力拓(Rio Tinto)和COGEMA等世界最大的礦業公司。預計該項目可提供6000個直接就業機會和30000個間接就業機會,凱魯阿內、馬森塔,貝拉、恩澤雷科雷和羅拉6專區區的30萬民眾將從中受益。
幾內亞的另一大的鐵礦項目----西芒杜鐵礦(Simandou)正在有序的展開, 2006年3月力拓公司獲得了Simandou鐵礦是的開采許可證,并將在2008年中期作出投資決定。幾內亞政府有獲得該項目的20%股份權力。世界銀行也購買了該項目5%的股份。 Simandou鐵礦區位于幾內亞東南部,距寧巴山100公里,南端位于貝拉西南40公里,含有10億噸品位為65%的鐵礦石,被認為是世界未開發的最大鐵礦之一。 自從1997年獲得勘探權以來,力拓公司已經在該工程投入3000萬美元。力拓目前正在進行前期可行性研究。
寧巴山鐵礦項目和Simandou鐵礦項目開發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礦產品的運輸問題,幾政府正在力促發展運輸基礎設施。作為開發寧巴鐵礦和Simandou鐵礦的配套工程,幾內亞計劃利用歐洲資本修建一條長1012公里的橫貫幾內亞鐵路,把國內四個自然區聯為一體。據了解,該鐵路擬采用標準軌距1435mm,是一條客貨混運線,但主要用于運輸寧巴-西芒杜地區的鐵礦產品,以及上幾內亞的達博拉-圖蓋(Dabola-Tougue)地區的鋁土礦。為此,幾內亞政府與歐洲寧巴財團和力拓礦業集團共同成立了三方委員會,于2000年6月29日召開第一次會議,確定委員會任務、構成及運作方式; 2003年4月25日,合作三方簽訂了關于開發寧巴-西芒杜鐵礦和建設跨幾鐵路項目議定書。其中鐵路建設項目總造價預計25億美元,鐵路全長1012公里,擬采用1435mm標準軌距,是一條客貨混運線。2004年4月15日召開第二次會議,審議相關文件條款和確定項目咨詢設計單位等。
除上述項目外,其他一些國際礦業公司也在積極參與幾內亞鐵礦的勘查和開發活動,據2006年的報道,巴西CVDR礦業公司和日本Mitsubishi公司先后取得了幾內亞一些地區的鐵礦勘探權。2006年8月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宣布,鑒于幾內亞政府已授予公司在Tougue-mali地區擁有鋁土礦及鐵礦石的探礦權,公司將投資1200萬美元在該地區展開為期3-5年的勘探活動。
5.石油
幾內亞目前不生產石油,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已探明儲量。但幾內亞地處西非地區,有專家認為,這一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經有一些跨國石油企業進入幾內亞參與這里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查和開發活動。美國政府重視對非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計劃2004-2008年將投資120億美元,對幾內亞灣的石油進行開發,這其中就包括在幾內亞的勘查活動。
美國SCS集團已獲準在幾內亞沿海4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進行石油勘測, SCS公司采用了最先進的探測設備和公司本身開發的軟件,使用6000米的數字電纜技術采集數據,對海底地層和石油儲量進行分析。
2006年9月,幾內亞政府與美國得克薩斯的HDY公司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簽署新石油勘探協議,允許該公司對其境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進行勘探。幾內亞礦山和地質部長奧斯曼·西拉與該公司幾內亞事務副總裁代表雙方在協議上簽字。據了解,雙方簽署協議將要勘探的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尚未勘探地區之一,這里可能蘊藏著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另據2007年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也將與幾內亞就一個聯合石油勘探項目簽署合作協議。
三、礦業管理與政策
幾內亞礦業主管部門是礦山和地質部。“國家礦業促進和發展中心”(CPDM)具體負責礦業部門的投資事宜。該機構受到世界銀行大量資助,CPDM 被看作是投資者的“一站式服務窗口”。據說礦業許可證的申請程序最長為兩個月。
(一)礦業管理
1.非油氣資源管理
幾內亞非油氣資源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95 年頒布的礦業法。礦業法的指導思想旨在確定新的發展目標,使礦業活動更加自由化,簡化稅收程序,加強礦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吸引跨國公司開發鐵礦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參與和促進黃金與金剛石生產,并帶動其它礦產資源的開發,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潛能。礦業法規定,位于地表和地下的礦產和化石物質,以及地下水和地熱資源均歸國家所有。礦業許可證持有者對開采出的物質擁有產權。實施自由化的礦業經營活動,國家不再自動作為礦業公司的持股人(國家在金、金剛石和寶石項目中仍保留15%“干股”),公司管理權今后歸屬投資人。礦業法規定了以下五種不同的礦業許可證:
1)普查許可證:憑此證可在勘探或開采許可證地區以外的任何礦化地地區進行普查找礦,此證的期限為3 —6 個月。
2)勘探許可證:持此證者擁有勘探許可證中指定的所有物質的勘探專有權。此證最大面積為500 平方公里,期限為3 年,可延期兩次,每次期限為2 年。
3)開采許可證:持此證者擁有開采和自由處理許可證中指定的所有礦產的排他的和自由處置權。許可證依照礦業協議頒發,其覆蓋面積包括可行性研究中闡述的礦床和地表設施的占地面積。期限為10 年,可延期5 年。
4)采礦特許權證:此證只授予可行性研究所限定區內的大型礦床的開發。期限為25 年,可延期10 年。
5)手工采礦權證:只允許幾內亞人在獲準的地區進行手工開采活動。
2.石油和天然氣管理
幾內亞油氣勘查與開發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86年9月23日幾內亞共和國頒布的《石油法》。該法規定,國家享有對境內油氣進行勘探、開采和運輸的最高權利。未經國家按本法頒發許可證,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均不得進行石油勘探或開采活動。
A.國家權利行使的方式
國家按照以下兩種方式行使其在石油領域的權力: 一是國家通過國有機構或國營公司直接參與,在必要時可以請具備資格的第三方進行協助;二是通過協商,國家或授權機構與具備資格的企業(幾資公司或外資公司)簽訂石油協議,包括特許協議和風險承包協議:1)特許協議:規定勘探許可和開采許可的權利和義務。簽訂協議后,被特許公司需繳納產量稅,即將其中一部分礦產品上交幾內亞政府作為特許權的回報;2)風險承包協議:被特許公司自行承擔勘探、開采等風險。幾內亞將給予被特許公司一定的補償或產品作為回報。
B.石油協議申報程序
1) 公司法人或其代理人向地礦主管部門提供申報材料。申報分為特許協議和風險承包協議兩種。其中,在特許協議申報前需先辦理勘探許可證。如獲批準,地礦主管部門將在8個工作日內以部令形式通知申報人。
2)勘探許可證和風險承包協議申報經地礦主管部門篩選、簽署后,報總統批準。
3)勘探許可證將在特許協議簽字后由地礦部頒發,并于生效后十五天內送交申報人。
4)如國家委托某一國營企業與一家或幾家公司簽訂風險承包協議,審批程序同上。
5)如勘探許可證持有人和風險承包協議持有人發現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區塊,可在勘探許證可失效之前向地礦主管部門申報開采許可證。申報需提供開采進度,包括所有關于礦床的情況、剖面圖、開采方案、所需投資及費用和一份證明該礦床具備商業開采價值的研究報告。經批準后,此許可證將以法令或政令的形式頒布。
C.油氣許可證期限
油氣勘探許可證期限不超過4年,如有需要,可以申請延期兩次,每次延期不超過3年。 開采許可證期限不超過25年,如有需要,可申請延期十年。
(二)與礦業有關的稅費
幾內亞與礦業活動有關的稅費主要包括:公司所得稅、權利金、礦產品特別稅、礦地租金,及其他各種稅費:
1.權利金:氧化鋁5%;其他礦產的精礦3.5%;鋁土礦10%;其他礦石7%
2.礦地租金
1)勘探許可證:首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交納500幾內亞法郎;首次延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交納1000幾內亞法郎;二次延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交納2000幾內亞法郎;
2)開采許可證:首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交納15000幾內亞法郎;首次延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交納30000幾內亞法郎;二次延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交納40000幾內亞法郎;
3)采礦特許權:首期和延期均交納每年每平方公里20萬幾內亞法郎;礦權轉讓后延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交納30萬幾內亞法郎;
3.礦權證的固定費:勘探許可證的取得和首次延期時要分別交納200萬幾內亞法郎;二次延期和轉讓時分別交納300萬幾內亞法郎;開采許可證取得時交納1000萬幾內亞法郎;每次延期轉讓時交納1500萬幾內亞法郎;采礦特許權取得時交納1500萬幾內亞法郎,延期和轉讓時交納2000萬幾內亞法郎。
4.礦產品特別稅:
1)鋁土礦消耗特別稅:消耗鋁土礦,每噸0.5美元;生產鋁錠,每噸1.75美元;
2)金剛石、黃金和稀有金屬出口特別稅:金剛石3%;黃金和其他稀有金屬5%。按實際售價計征。
5.所得稅及其他稅
公司所得稅:35%;預提稅:15%;增值稅:18%;附加利潤稅:當資本回報率超過20%后,征收50%的附加利潤稅。
6.國家在金、金剛石和寶石項目中擁有15%“干股”(政府不用投資,在項目中直接取得的股權)。在1995年新礦業法中取消了政府在其他礦種的(包括鋁土礦、鐵礦石等)項目中15%的干股。
(三)外資政策
幾內亞外資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87年頒布,1995年8月修訂的幾內亞共和國投資法。其中重要的規定是外國自然人和法人與幾內亞國民間平等待遇。
對投資的鼓勵措施主要包括:
1)給予5%的投資資本優惠;
2)根據礦山所在位置(鋁土礦和鐵礦)免征4 —8 年公司稅;
3)紅利在繳納預提稅后可自由匯回國內;
4)在礦業協議中承諾,保持財稅體制的穩定;
5)如國家參與項目,參與的程度要經談判確定,以免阻礙私人投資者對經營管理的控制。
四、中幾礦業合作現狀與發展趨勢
幾內亞雖然是一個西非小國,但它卻是一個鋁土礦資源大國,其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29.6%,居世界第一位。此外它還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油氣資源有一定潛力,而這些資源正是我國嚴重緊缺的,幾內亞與我國有較強的互補性,目前已經受到我國一些礦山企業關注,有些合作項目已經展開。
目前最主要的合作是鋁土礦的勘查與開發。2006 年以來,中國鋁業公司對幾內亞鋁土礦勘探項目開始進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派出專家團進行現場工作考察,編制完成該鋁土礦登記區的勘查設計書、提出勘查工作的總體部署和安排,正式向幾內亞礦業部遞交勘探方案,現場工作已全面展開。
目前中國鋁業公司在幾內亞的金迪亞-達拉巴專區取得了面積 1萬多平方公里的鋁土礦勘探權。
2007年9月,河南國際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宣布:已取得幾內亞一個大型鋁土礦的勘探權,所限定的礦區面積有558平方公里,經初步勘測,鋁土礦儲量巨大,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除鋁土礦外,石油勘查和開發方面也可能開年收入合作,據最新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已經與幾內亞政府有關部門有過接觸,協商在幾內亞灣的進行油氣勘探和開發的合作事宜。
此外,中幾兩國還計劃開展用礦產資源換項目的合作。2007年7月1—4日,進出口銀行、中國鋁業公司和中水電公司代表團共計12人訪問幾內亞,就幾方以鋁土礦資源作擔保建設蘇阿皮地水電站項目進一步交換意見。雙方達成一些共識,但對貸款期限、配套資金、資源數量、建設規模、環保和移民等一系列問題仍存在分歧。雙方同意繼續談判,時間另行商定。
幾內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第一個同我建交的國家,目前與我國關系友好。幾內亞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我國緊缺的鋁土礦資源非常豐富,與我國有較強的互補性,目前的合作還僅僅是開始,除現有的合作外,在鐵礦、金礦和金剛石的勘查和開發方面,中幾合作也有很多機會。隨著幾內亞投資環境的改善,中幾礦業合作將會不斷擴大。
五、在幾內亞投資礦業應注意的問題
在過去十年,幾內亞通過制定和修改礦業法和投資法,使礦業投資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已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和鼓勵。幾內亞的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我國礦山企業應當對其進行關注。但目前投資幾內亞礦業還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是政局不穩定和經濟惡化。2006年先后兩次爆發以改善經濟狀況為主要目的大罷工,2007年1月再次爆發全國性的大罷工,不但強化了經濟主題,更突出了政治改革的強烈訴求。其核心是要求總統孔戴釋放權利,任命為各方接受的總理,代其治國理政,改組政府,設立獨立的中央金融管理機構,使孔戴邊緣化。罷工最后在政府的讓步下結束。連續的幾次大罷工的影響,政治對立加劇、治安狀況惡化和經濟趨于癱瘓,直至4月初新政府上臺后,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和貨幣緊縮措施,國內形勢趨于穩定,商貿活動和生產經營有所好轉。但政治和經濟仍存在很大變數。
第二是政策不穩定,政府在引資政策的落實和合作對象的履約信譽存在問題,典型的實例是政府在2007年年初與工會達成的協議中答應修改已經簽署的部分礦業開發協議(主要是針對與外國投資者簽訂的協議),由工會代表和雇主代表參與修改談判。2007年4月幾內亞新政府稱將重新審查所有礦產協議,政府希望修改協議中某些不符合國家利益的條款。為國家爭取更大利益。這項政策使投資者缺少安全感,對幾內亞礦業投資環境有較大負面影響。
此外,基礎建設與配套設施落后、經濟活動中的腐敗現象、政治與社會風險,以及在政府執法尺度與法律之外的糾紛處理原則、稅務、行政辦事效率和勞動力素質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因此在投資幾內亞礦業時必須認真考慮上述因素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