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05年5月開始,焦炭價格一路暴跌,從最輝煌的每噸450美元到目前的每噸120美元,令國內所有焦化企業元氣大傷。而因受全國鋼鐵價格持續低迷以及今年商務部公布的本年度焦炭出口額度...
自2005年5月開始,焦炭價格一路暴跌,從最輝煌的每噸450美元到目前的每噸120美元,令國內所有焦化企業元氣大傷。而因受全國鋼鐵價格持續低迷以及今年商務部公布的本年度焦炭出口額度與去年持平的影響,讓本來對今年充滿期待的焦炭企業又面臨新一輪市場低迷的困境。
從極度浮華到倉促沉淪,這是所有焦炭企業對這兩年國內焦炭市場的最深切的感受。2002年底,受新一輪經濟增長期的拉動,中國焦炭行業開始復 蘇。當年國際市場焦炭價格在80美元噸,而進入2003年,焦炭價格一路攀升到了140美元左右,2004年前5個月則突破了200美元、300美元和 400美元大關,5月份達到450美元的天價。“煉焦好比煉金,成了當時業內最流行的口號。
面對貴比黃金的價格,大量資本開始流向焦炭行業,一些有焦炭資源的省份紛紛開始招商引資,而一些已經轉產的焦炭企業又開始重操舊業。目前全國 最大的焦炭企業山西省焦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這期間成立,當時它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600萬噸,并計劃未來兩年內產能擴充到3000萬噸,從而成為世界 上最大的焦化企業。山西最大的民營焦化企業安泰集團,也在這一時期將三個擬建項目的資金改投到總投資超過15億元的一個200萬噸焦化項目中來。與此同 時,一些獨立煉焦企業也開始不遺余力地擴大生產規模,暴利的誘惑讓投資者們變得狂熱和毫無畏懼。面對這種狂熱,當時曾有人預言,如果照此發展,山西的焦炭 生產總量將很快突破1.5億噸,屆時將導致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大面積虧損。遺憾的是,這種預言在暴利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一些地方和企業為獲取局部和短期利益,不顧國家產業政策規定,不惜損害環境和流費資源,紛紛擴建、新建焦炭生產設備,盲 目擴張生產能力,導致焦炭行業產能過剩使企業陷入困境。盡管對于這種產能過剩的局面從政策到生產者早有預感,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頹勢的出現不會如此迅即, 而殘酷的現實卻使焦炭企業面臨整體危機,尤其對于那些資金難以維系的企業來說,被淘汰出局將在所難免。
當然,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生存危機自然應該由市場來決定。但對焦炭生產這一特殊行業來說,在企業搏擊市場的能力尚未健全的情況下,為避免社會資源和能源資源的浪費,政府仍有必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
我們注意到,為此商務部曾出臺過《關于清理規范焦炭行業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全面清理整頓焦炭行業,對焦炭生產實行總量控制,根據國家資源 狀況和市場需求對各地的焦炭生產實行總量控制,抑制盲目擴張,同時要求各地要嚴格管理,加強規范和引導。但現在看來,這一《意見》顯然未能得到有效地落 實。
《意見》未能得到有效落實的直接后果,就是當前焦炭生產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價格大幅下跌,并導致整個行業的狀況惡化。這顯然是各方面都不愿看到的。
而對有關部門和焦炭生產企業來說,如何渡過難關,維持焦炭生產行業合理的生產能力,維持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將是未來一項最主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