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工業經濟呈生產增長較快、效益同步改善、出口加快恢復的良好態勢。與此同時,由于資金、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約束明顯加大,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進一步...
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工業經濟呈生產增長較快、效益同步改善、出口加快恢復的良好態勢。與此同時,由于資金、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約束明顯加大,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進一步增加。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我國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還存在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比以往更嚴峻、更復雜,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目前,我國電解鋁、煤炭等傳統行業存在產業投資“ 一窩蜂”現象,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一些新興產業發展也存在“ 一窩蜂”現象。一項針對全國新興產業發展的調查顯示,超過90% 的地區選擇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近80%的地區選擇發展節能環保產業,60% 的地區選擇發展生物育種產業,50%以上地區選擇發展新能源汽車。
同時,外憂內困“ 轉型難”也成為影響工業企業發展的新問題。“部分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情況會好一些,通過項目順利上馬、投產走上良性循環道路。但大部分企業沒有那么好的發展勢頭,無論是企業轉型還是新增產能項目,從立項到投產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包括政府的審批流程。一些企業可能幾年也拿不到一個完整的審批手續,一些中小企業因此面臨困境。”朱宏任說。
據朱宏任介紹,“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著力提升關鍵基礎零部件和基礎制造裝備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加強工業品生產供給,減少價格上漲因素影響;努力擴大內需,鼓勵和引導消費。
據悉,“ 十二五”國家級專項規劃及相關行業規劃、專題規劃和區域規劃目前正在緊張編制中。我國將以規劃的發布實施為契機,推進工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制造業,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并繼續做好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業、兼并重組等工作。□劉菊花;王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