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發展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中國化工行業要經歷兩個重要階段,目前正在進入第二個階段。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與日化、食品、服裝、醫藥、電子...
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發展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中國化工行業要經歷兩個重要階段,目前正在進入第二個階段。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與日化、食品、服裝、醫藥、電子、包裝等消費領域相關的化工品開始起步,我國化工產業正在步入第二個階段。在第二個階段,企業發展中遭遇的主要瓶頸是市場拓展能力、技術儲備和環境約束。一旦突破瓶頸,消費不斷升級的特點又決定了優勢企業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發展是產業升級的需要。通過國際比較發現,我國化工企業主打產品多以通用的大宗品為主,附加值較低,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嚴重。進出口數據也顯示,一些高端產品進口依賴程度逐年提高,國內產品結構不合理現象突出。我國資源稟賦并不突出。在人力成本、資金成本小幅提升的情況下,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既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符合國內企業的自身利益,因此產業升級刻不容緩。
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發展也面臨一些契機。大宗原材料配套正在完善。化工新材料大多為高分子材料,涉及產業鏈長,其發展需要上游的產能釋放配合。同時,下游通過最終產品在能源、交通、建筑、基礎設施、生活用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放大上游原料產能,推動產品升級。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做好了包括工程塑料、特種橡膠、特種纖維等多項產品的產業化技術儲備,同時多數大宗化工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進口依存度顯著降低,為后續精細加工新材料提供了產業配套基礎。
另外,國際金融危機也是我國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發展的契機。金融危機爆發使國內制造業所面臨的人力成本、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更加突出。我國全球比較優勢變化將使國內部分產業被動升級。同時,金融危機使國外部分化工企業深陷泥潭,也為國內企業的收購和技術引進提供了契機。
新材料行業是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十大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工程塑料、特種橡膠、特種纖維、聚氨酯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高分子膜材料等均為重點支持發展的化工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