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刀具產品的制造過程中,為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及外觀質量,對棱邊倒圓提出了一定的工藝要求。實現棱邊倒圓的工藝方法較多,應根據生產條件和質量要求,并綜合考慮生產效率、生產成本、設備可行性等因素確定具體方法。棱邊倒圓的基本工藝原理是用含磨料的介質作用于工件棱邊,并形成一定的相對運動,以去除部分棱邊材料。含磨料介質與工件的作用方式決定了倒圓工藝及設備的復雜程度。在刀片加工中,用磨料刷子進行棱邊倒圓是一種較易實現、簡便實用的工藝方法。
用具有一定動能的介質(如磨料刷子)對工件棱邊進行倒圓時,獲得的圓角半徑尺寸往往分散性較大(如實測某刀片倒圓后的圓角半徑r,最大倒圓半徑rmax可達最小倒圓半徑rmin的2倍以上,尺寸變動范圍超過設計要求),且工件截形越復雜,倒圓尺寸的分散性越大。因此,保證倒圓半徑尺寸的均勻性是提高棱邊倒圓工藝可行性和實用性的關鍵。
在棱邊倒圓加工中,介質對工件棱邊的去除作用是周期性反復進行的,在每一加工周期中,介質都去除微量體積的棱邊材料。影響倒圓尺寸均勻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介質作用于工件的作用力P、介質與工件的相對運動速度(包括速度v和與棱邊的夾角q)、工件不同部位被介質作用的時間T等。上述各因素的變化規律分別如圖1、圖2、圖3 所示。由圖可知,工件上各點受介質作用的速度基本相等,而工件不同部位受介質作用的時間和作用力則是可變因素。因此,可通過調整作用時間和作用力使加工后各處棱邊的倒圓半徑趨于一致。


在介質與工件的接觸過程中,可用接觸量綜合代表作用力P和對工件不同部位的作用時間T,接觸過程則是接觸量隨時間變化的過程。當采用特定的運動方式時,可對接觸量的變化進行精確描述。在試驗條件下,在一個作用周期中用接觸量表示的介質與工件的接觸過程如圖4所示。
對幾種刀片進行的倒圓加工試驗證明,通過按上述原理調整接觸量,可使圓角半徑r值的不均勻性[(rmax-rmin)/rmin]×100%由原來的高于100%降低到30%左右。
文章來源:中國刀具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