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中小企業飽受沖擊,尤以沿海外貿加工制造企業為甚。訂單荒、招工難、高稅負和高成本等重重困難,讓中小企業深感重壓。然而,真正讓中小企業面臨生死挑戰的問題,則是缺錢...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中小企業飽受沖擊,尤以沿海外貿加工制造企業為甚。訂單荒、招工難、高稅負和高成本等重重困難,讓中小企業深感重壓。然而,真正讓中小企業面臨生死挑戰的問題,則是缺錢。
“可以說,資金瓶頸嚴重制約了我們企業的持續發展?!闭憬患译娮庸镜呢撠熑藦埾壬诮邮堋吨袊髽I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我國中小企業集聚地的沿海地區加工制造企業主,張先生的話頗具代表性。多數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小企業主表示,“錢荒”是他們目前面臨的一個普遍而嚴峻的現實問題。
資金困境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我們企業就開始出現資金問題,甚至一度徘徊在停產邊緣:沒錢買原材料,沒錢發工人工資,企業一直虧損。但為了穩住客戶,不讓工人流失,即使虧損也不能停工,否則將來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了?!睆埾壬鸁o奈地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
張先生的電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外貿加工中小企業,年產值約一千多萬元人民幣,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美地區。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成本太高、利潤太薄、需求萎縮。”張先生分析說,“我們民營企業面臨的市場壓力和生存空間壓力越來越大,諸多因素導致資金鏈時刻面臨風險?!?br /> 張先生還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據他了解,像他這種情況的沿海中小制造企業很多,“為了堅持生產以渡過眼前資金危機,幾乎能想的辦法都想到了,比如找親戚朋友幫忙周轉。最后實在不行,就去找相對便宜一點的民間高利貸?!?br /> “好在高利貸我不敢借太多,利息太高的也不敢要,否則企業死得更快。”張先生說,“我知道高利貸的風險,所以除親戚朋友幫忙,凡是利息太高的我堅決不要,哪怕借再多給我也不要,這是一個原則問題。關鍵是這兩年聽到的有關借高利貸后最后還不了錢的壞消息太多了。”
“我也想過去銀行貸款,可跑了幾次,人家都說條件不符合,風險太大?!睆埾壬袊@道,“就目前經營環境,資金流非常充裕的企業畢竟少之又少,不借錢不太現實,可是借了利息太高麻煩會更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認為,在全球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融資困境。而資金的匱乏會使中小企業生存更為困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銀監會測算,目前我國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為20%。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更加凸顯。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黎明錦西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谷文濤認為,融資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老問題,2011年這一問題更顯突出。資金短缺是目前造成一些中小企業關門倒閉的主要原因。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歸根到底是由于金融體制與廣大中小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有太大的差距,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近年來的調研,中小企業2008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融資難,2009年是沒訂單,2010年是用工荒,2011年則是多重因素疊加、相互交織影響造成的生存困境。2011年小微企業陷入更為嚴重的融資困境,難以從銀行獲得信貸融資,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指出,在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小微企業貸款意愿強烈,而供給卻不足,這成為目前的首要問題?!叭绻鉀Q不好,會有巨大的社會問題?!?br /> 另據記者了解,我國中小企業不僅存在貸款難、融資渠道單一,而且融資成本也高。
據浙江政協專項民主監督調研組一份報告顯示,部分企業即使貸到款,銀行通常會對小企業實行基準利率上浮30%—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報等費用,小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高達15%左右,實際貸款成本接近銀行基準利率的兩倍?!安唤枋堑人?,借是找死”,有人如此評價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成本重壓
公開資料顯示,中小企業占據我國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
以2010年統計數據為例,我國有45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其中中小企業數量占到99.28%,再加上150萬多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小企業數量超過190萬家,吸納就業人數超過90%,貢獻稅收占比近55%。近年來的出口總額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業提供。
據《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我國中小企業資金出現困境的主要原因,既有企業自身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經營環境發生大變化等因素,也與我國金融體制局限有關。
上述張先生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近兩年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價格持續上漲,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企業經營利潤大幅降低。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的一項數據顯示,近55%的企業表示,盈利“低于正常水平”。其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的盈利情況相對較差,而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
全國人大代表、峨眉山樂山大佛旅游集團總公司董事長馬元祝表示,“稅負過重也是成本推高的一個重要原因?!?br /> 2011年10月,民建中央與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有超過八成的民營企業家認為稅負“很重”或“較重”,15.6%認為“一般”,僅0.5%認為“較輕”。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反映,中小企業實際稅負已經超過30%。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劉迎霞表示,在勞動力價格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減、環保壓力增大、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多重壓力下,一些不斷積累的不利因素導致小微企業出現了成長性弱化、盈利能力弱化、轉型升級能力弱化等“三弱化”傾向。在這種背景下,要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眼下靠幫扶,長遠靠升級。
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指點迷津,“如今的金融行業在給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方面仍然處于一種混戰的局面,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都對扶持中小微企業出臺了文件,但近兩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市場進入緊縮階段,銀行進入國有企業的資金變成長期投資,銀行只有收緊對中小微企業的放貸規模。”
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具有高風險和高成本的特點。對于眾多面臨資金饑渴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出于經濟利益考慮,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十分謹慎。
實際上,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也困擾著政府和銀行。從銀行的角度講,面臨兩難選擇: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是國家政策,這需要銀行在資金、貸款等各方面來支持;同時,銀行作為金融市場交易主體,也要按市場運行規則控制風險。因為與有資產和信用作貸款保障的國企和央企相比較,中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確實存在著硬件不夠的問題,所以對其放貸業務不可避免地會承受相對較高的風險。
有銀行業人士也表示,一味地指責銀行的觀點有失偏頗,從企業自身來講,加強管理、擴大銷售、深挖潛力、積極轉型才是走出資金困境的主要解決辦法,不能將所有的期望寄托于銀行。銀行即使提供資金支持,也只能是暫時讓企業渡過難關,企業“強身健體”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探索“信貸工廠”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興則經濟興。面對中小企業資金困境日益凸顯的難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
事實上,中小企業融資難早已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無論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是民間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自身,一直在尋求融資“破題”之道。
從政府層面來看,國務院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就陸續出臺了一些支持性政策。2011年10月12日出臺9項金融、財稅措施;2012年2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健康發展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包括完善財稅支持政策、努力緩解融資困難在內的4項政策措施。
中歐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微博)認為,中小銀行才是中小企業貸款的主力軍,而大銀行由于成本過高,給小企業貸款會造成收益、成本的不對稱。因此,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還要靠大力發展草根性的金融服務機構來解決。
專家指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需組建中小銀行,專門服務中小企業,這方面海外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
資料顯示,美國目前仍有9000多家地區性中小銀行,同時還有多種形式的民間金融機構。美國政府主要通過中小企業管理署制定宏觀調控政策,引導民間資本向小企業投資。日本目前有5家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主要為中小企業申請貸款提供保險和擔保;為新設立企業、經營困難的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貸款等服務。
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各金融機構也在探索“信貸工廠”、“網絡銀行”、“中小企業集合債”等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廣東中山有村鎮銀行,其客戶主要為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業和個人,通過老板的誠信度、企業納稅情況、訂單、開工率、銷售情況等來做評判,且程序簡單,一般貸款兩三天就能發放,最快只要一天。
同樣,在浙江金華,有一種叫做“信貸工廠”新業務模式備受關注?!靶刨J工廠”將銀行比作工廠,中小企業像是原材料,進入“流水線”后先后要經過幾個加工環節,就是營銷、銷售、業務申報、審批、支用、客戶維護和貸后管理,銀行派出7組“工人”,每人把住流水線上的一個環節,批量生產,每天每月每季度對次品進行預警、回收或訴訟追討。
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微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關鍵要打造政策性的融資機制,在現有情況下不應都依靠銀行等機構的“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