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二,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結果。其中初步裁定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存在出口補帖,并且將會對這些產品征收5%以下的反補貼稅。盡管這一稅率遠低于此前的預期,但由于目前光伏市場整體低迷,來自美國商務部的“雙反”調查初步裁決結果,對中國光伏業仍是雪上加霜。
初裁結果好于預期
2011年10月19日,德國太陽能公司Solar World的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申請,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并要求美國向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100%關稅。美國商務部于去年11月8日正式立案。此后,美國商務部先后3次推遲調查結果的發布。
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到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必須對調查結果給出一個說法。此前,中國光伏業普遍擔心美國商務部會給出十分不利于中國光伏業的調查結果(外界預計會征收20%到100%懲罰性關稅)。但美國商務部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片制造商接受了來自政府的2.9%到4.73%的出口補帖,美國商務部將對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初步反補貼稅定為最高4.73%,最低為2.90%。
這一結果與此前的最壞預期——最高可達100%的關稅稅率相比,可謂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受此利好消息提振,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股無錫尚德、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等股價漲幅都超過10%。
中國或展開反擊
盡管反補貼的初裁結果好于預期,但是,對于處于困境中的中國光伏業來說,這一結果依然給整個產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美國商務部的初裁結果,引發了國內光伏業的一致反對。英利公關部回應稱,“我們沒有傾銷我們的產品,而且我們也相信,我們沒有獲得任何不公平的補貼。”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先生更是表示:“無論如何,征收關稅對中國和美國的光伏產業都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瞿曉驊也指出,美國“雙反”調查初裁結果,會使得我國光伏行業的境況更慘淡。“我們預計公司今年的訂單會下降大約30%以上。”
據悉,賽維LDK、江蘇中能、洛陽中硅、大全新能源四家國內主要多晶硅制造企業已經聯合十幾家中小企業向中國商務部提交“雙反”調查申請,對美、韓兩國出口中國的多晶硅原料提出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但截至目前,中國商務部并未受理上述申請。
德國的“雙反”調查威脅更大
盡管美國的“雙反”調查會對中國光伏業出口帶來沖擊,但是,對于國內光伏業者來說,正在醞釀中的德國對中國光伏業的“雙反”調查,則是更大的威脅。
根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議于3月底提出聯合申訴,指控中國光伏產品的廉價傾銷。目前,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正在聯系歐盟相關行業,準備在歐盟27個成員國向中國光伏產品提出反傾銷申請。
中盛光電公關總監李秋宜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相對美國雙方調查,中國企業更關注歐洲“雙反”。“因為國內的光伏企業在歐洲的市場份額比在美國的大得多,且近期德國政策的變化頻頻,更值得關注。歐美雙重反補貼反傾銷稅,或對國內光伏企業帶來史無前例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