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長治市重點民營企業,是一家集煤、焦、電、材、機械、物流、農林產業開發及高新技術等八類產業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集團黨委下設1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258名,占員工總數的3.37%。集團黨委連續多年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11年7月,集團黨委被中組部和全國黨建研究會聯合授予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雙強百佳”黨組織,成為我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民營企業。今年“七一”期間,集團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集團黨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中央、省、市和沁源縣委創先爭優活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發展強、黨建強”目標,深入開展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以黨組織凝聚企業力量,有力地推動了集團轉型跨越發展。
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動力拓寬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渠道
集團黨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積極拓寬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渠道,推行了“三實行、一量化、三培養”工作法。一是在組織建設上,黨委班子實行交叉任職(黨企主要領導交叉任職,黨委班子分別進入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董事長兼任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副總裁,其他黨委委員分別兼任副總裁、行政總監、財務總監、安全總監等職務),實現了企業黨組織有位有為;支部班子實行“雙建雙推”(黨支部建在下屬企業、黨小組建在車間和隊組,支部班子成員由企業員工推薦、黨員推選);管理體制實行黨組織堅持參與董事會各項重大決策,參與中層以上干部任免工作,參與集團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群團建設。二是在黨員管理上,推行了黨員星級化管理辦法,設置了A、B、C、D、E五星級考核檔次,以月考核,以季匯總,以分定星,使黨員奮斗有目標、行為有準則。推行三個培養,即把企業管理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企業管理骨干,把黨員管理骨干培養成高級管理人員。三在活動載體上,集團黨委提出以“為科學發展創先進,為跨越發展爭先鋒”為活動主題和“黨員崗位競賽、黨員服務員工、黨員亮牌示范、黨員攻關立項”等四項活動載體。一是黨員崗位競賽活動。開展了以“三個一”為主要內容的崗位競賽活動,即:每半年進行一次崗位勞動競賽;每季進行一次崗位技能練兵;每月每名黨員要報送一條安全隱患。二是黨員服務員工活動。在黨員服務員工中,深入開展了黨員進行企業安全生產教育活動,黨員與困難員工結隊幫扶活動。三是黨員亮牌示范活動。制定了創建60個黨員先鋒崗活動,要求黨員在創建先鋒崗活動中,要爭當“五個”先鋒,即在政治學習、崗位技能、安全生產、工作業績、服務員工上爭創“黨員先鋒崗”;要求黨員對本區域要負有“五個”方面的責任,即安全生產、質量標準、規范操作、團結協作、服務員工的責任。四是開展技術創新活動。針對制約企業發展難題,集團黨委成立了以煤礦技術部、機電技術部、工廠技術部為中心的黨員技術攻關小組,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先后對煤礦實施巷道支護工藝改革,沿空留巷、加采煤柱、對拉布置等先進技術工藝,有效提高了巷道利用率和煤炭資源的回收率,通過對煤矸石發電廠鍋爐入爐燃料工藝技改,充分利用了低燃值燃料,極大緩解了鍋爐燃料不足,降低了發電成本,剛玉廠通過開展亞白剛玉新產品的研發和試驗,實現了剛玉產量度的高附加值。
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動力積極推進企業轉型跨越發展
集團黨委把創先爭優活動落實到企業轉型發展、跨越發展上。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是全省工作的主題和主線,是時代賦予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神圣使命,也為集團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提供了廣闊舞臺。為此,集團黨委緊緊圍繞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創先爭優活動成效轉化為發展質量。集團先后對煤炭主導產業大力實施技改擴建、資源整合,分別對集團核心企業沁新煤礦、新源煤礦進行技術改造,全面實行機械化采煤,同時通過優化采掘布置,對所有煤礦進行了統一規劃、綜合勘查、合理開發,使單礦井的資源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實現了礦井的安全高產高效。特別是2010年,集團扎實推進煤炭資源重組工作,原擁有7座煤礦,整合后除自身保留3座外,兩個與汾西礦業集團合作,成立汾西正新煤焦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內外整合形成了兩個180萬噸礦井;另外兩個與首鋼長治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成立長沁煤焦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內外整合形成了三個煤礦330萬噸/年能力。通過整合,集團李元園區仍為3座礦井,煤炭生產能力達到360萬噸/年,使沁新能源的實力進一步壯大提升。
在非煤產業上,集團黨委積極引領企業轉型發展,投資上億元,開始建設50萬噸精密鑄造項目。該項目是集團轉型跨越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也是長治市重點支持和幫助發展20個百億元非煤非電項目之一。目前,項目已完成立項審批手續,土地、環評等其它手續正在辦理當中。此外,積極發展旅游產業、綠色產業、服務產業、民生產業,切實轉變企業的發展方式,增加企業的發展后勁。在綠色產業方面,主要依托集團下設的沁新農林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按照沁源縣委、縣政府《關于煤焦企業轉型發展興辦農業產業的實施意見》,實施支農、助農、扶農、興農發展戰略。公司近幾年已在全縣購買荒山、荒坡65000余畝,逐年累計植樹造林10000余畝,擁有1000畝育苗基地。下一步集團將在李元鎮新章村、馬森村、賢友村、下莊村、韓家溝村和靈空山鎮寓仁村等各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開展干果經濟林和中藥材種植項目建設。目前,已投資500余萬元,發展干果經濟林和中藥材種植基地3000畝,為駐地農村居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又一個途徑。認真做好物流產業,目前集團擁有500余部車輛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礎上將緊緊抓住全省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戰略機遇,實施建設1000萬噸/年現代物流產業項目,做大做強物流產業。同時,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認真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主動完成了各項民生產業,使集團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煤~洗精煤~煤矸石發電~剛玉冶煉磨料加工及粉煤灰建材的煤電材產業鏈、煤~洗精煤~焦化~余熱發電的煤焦電產業鏈的兩條循環經濟產業模式。
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動力引企入村構建聯建新模式
集團在強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結合實際,通過引企入村,以企富民,借企強村,實現村企互動,構建聯建新模式,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發展。
黨建上聯動互幫。將駐地6個中心村與8家企業結成共建對子,確定了聯合發展農村產業、幫助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轉崗就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等10項共建內容。充分借助和發揮農村黨建工作的成功經驗,幫助企業加強黨組織建設,提高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協助企業黨組織建立健全崗位責任目標、“三會一課”、議事規則、教育培訓、黨員評議、考核獎懲等各項工作制度,促進企業黨組織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
生產上聯動互促。農村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的政治優勢,及時有效解決企業用工、企業用地等問題,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同時,配合企業搞好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助推企業發展。去年以來,共安置駐地鄉村剩余勞動力500余人,每人年均收入達15000元以上。
生活上聯動共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共助共建活動,通過召開茶話會、座談會,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利用“七一”、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慰問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等方式,進一步加深了解,融通感情,增進友誼,營造和諧的村企關系和企民關系,推動和諧新農村建設。
與此同時,集團勇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各類公益事業。近年來,集團在新農村建設、飲水解困工程、捐資建校、愛心助學及各類慈善捐款、扶貧解困等方面都慷慨解囊、積極參與,先后捐贈款項1.3億元。特別在2008年我國南方遭遇了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后,分別組織了“向災區獻愛心”捐贈活動,黨的十八大代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孫宏原主動捐獻特殊黨費150萬元,同時集團各級干部也紛紛慷慨解囊,共累計捐款1000余萬元。2010年,青海省玉樹縣發生地震災害后,再次捐款50萬元表達對災區的關心。集團連續五年通過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沁源籍1203名貧困大學生每人資助4000元,幫助他們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實現了企業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的辦企宗旨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觀,樹立起當代民企的良好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沁新集團黨委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雙強六好”黨組織的總體要求,繼續深入開展好創先爭優活動,強化黨建核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水平,以黨建凝聚企業力量,以黨建推動轉型跨越,以更加嶄新的姿態和驕人的業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