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有外媒報道稱,中國制造企業的就業增長進一步疲軟,說明中國國內經濟放緩已給就業市場帶來不利。實際上,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國內就業市場,它還波及了中國的主要貿易國...
日前,有外媒報道稱,中國制造企業的就業增長進一步疲軟,說明中國國內經濟放緩已給就業市場帶來不利。
實際上,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國內就業市場,它還波及了中國的主要貿易國家,乃至全球經濟。在此大背景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拉美、歐盟都受到影響,可謂中國經濟患感冒,世界經濟打噴嚏。
日韓貿易受影響
據中國海關總署9月10日公布的《2012年8月進出口商品主要國別(地區)總值表》顯示,8月份,日本進口中國總額為1550億美元,累計同比下降6.0%,比1-7月份累計同比下降5.2%更嚴重;當月韓國出口中國總額為1389億美元,累計同比上升0.4%,同樣告別1-7月份1.2%的上升。
“中國作為日本和韓國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經濟放緩對日本和韓國的影響顯得更大些。日韓兩國屬于外向型經濟體,主要靠外國市場和中國市場,一旦中國經濟萎縮,出口大幅下降,對其兩國影響勢必很大。”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王躍生向記者坦言。
事實上,除韓國和日本經濟體8月份出口均出現萎縮外,近來亞洲其他地區公布的貿易數據也令人擔憂。印度7月份出口下滑近15%。此外,亞洲多數經濟體的采購經理人指數均顯示制造業出現萎縮,僅有少數幾個經濟體的制造業實現小幅增長。
澳大利亞礦業遇寒
中國經濟的下滑給澳大利亞帶來不少拖累。澳大利亞以礦業為主要經濟命脈,鐵礦石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1/5,其中70%的鐵礦石均銷往中國。澳大利亞出口的鐵礦石價格自6月初以來下跌逾30%,由125美元/噸下跌至90美元/噸以下。鐵礦石價格的快速下跌使澳大利亞出口收入減少150億澳元,并對聯邦財政造成30億澳元的損失。鐵礦石價格下跌已經導致西澳州財政收入減少1.5億澳元,如果價格不能上漲,本財年州財政將減少15億澳元收入。
據澳媒報道,如果鐵礦石價格保持現狀,近期的價格下跌也將造成澳出口額減少5%,西澳州出口額減少25%,公司稅前利潤減少6個百分點,澳經濟總量下降1%。
澳大利亞財長斯旺也承認,如果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聯邦政府很難實現財政盈余。相關媒體認為,澳大利亞的困境相當部分要“歸功”于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
歐盟受牽連
中國與歐盟國家1-8月份進出口累計同比下降1.9%,歐盟國家出口中國累計同比上升3.1%,跟1-2月份累計同比上升14.7%數據相比,其中的下滑顯而易見。德國受到較大波及,德國出口中國1-8月份累計同比上升數據下滑至0.8%,目前德國機械出口有一半是針對中國的。法國情況較好,出口中國1-8月份累計同比仍上升11.6%。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進入下半年,歐盟經濟局勢進一步惡化。歐委會公布7月份歐洲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歐盟為-20.3,與6月份的-19.7相比繼續走低;歐元區-21.6,大幅低于6月份的-19.8。失業率繼續攀升,6月歐盟27國失業率達到10.4%,歐元區失業率達到11.2%,均比5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
美國、拉美出口受抑制
海關總署信息顯示,美國出口中國1-8月份累計同比上升8.0%,與1-7月份累計同比上升8.4%數據相比,仍持續下滑。拉丁美洲向中國的出口也受影響,以巴西為代表,出口中國1-6月份累計同比上升15.2%,但1-8月份累計同比上升數據已萎縮到9.2%。
“美國向中國出口很多的產品,特別是資本品和投資品,中國現在面臨經濟萎縮,市場需求下降,肯定會給美國的出口帶來一些困境。”同時,王躍生還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對拉美地區也會造成不少影響,拉美是中國許多原材料、能源、礦石的重要來源地,如今中國很多行業不景氣,特別是鋼鐵行業,鐵礦石的需求大幅度下降,這些都將對拉美地區很多相關產品的出口產生抑制作用。
重慶工商大學校長楊繼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經濟放緩與國內外需求減弱相關,外需減弱是因為受歐債危機影響,以及西方國家對中國產品出口需求的降低。另外,楊繼瑞表示,中國經濟放緩除了外部原因,還有自身結構調整的影響。 (文/傅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