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孫良欣下海時間較晚,在光伏行業日漸衰落的2009年進入。他所在的中聯科偉達合并了傳統清洗、電鍍和水處理業務,打開了國內中高端半導體設備出口發達國家的局面。
而李河君的漢能控股集團,90年代起就主營清潔能源業務,卻并不單一,業已橫跨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多個領域。
正如浙江省太陽能協會秘書長沈福鑫所言,光伏企業的發展應該順應市場規律。“該死則死,而不應該太多地顧及政府臉面。”
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老牌光伏企業家,彭小峰的巨人形象已然黯淡,下一個會輪到誰呢?施正榮、苗連生、高紀凡……屈指可數。
我們不得不承認,篩到最后的,才是強者。
“讓好的企業活得更好,讓該死的企業通過這次調整一定讓它死掉”。河北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甘中達近期在英利集團調研時說。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本應該同樣適用于光伏企業。但事實上,因為承擔著地方政府的就業和稅收任務,通常出現在金融領域的“大而不能倒”,卻在光伏行業現身。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這樣說道:“盡管光伏產業發展是光明的,但并不是任何企業前景都是光明的”。
遺憾的是,決定這些光伏企業前景是否光明的,不是企業的經營、戰略是否正確,而是它們是否足夠大。但政府卻并不能阻擋市場自發形成更新換代。
10月25日,一場匯聚了四部委(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36家銀行機構代表的高規格大會,剛剛在河北保定落幕。會上,各部委人士一致同意“保大棄小”。
自歐盟反傾銷立案、美國雙反終裁結果揭曉以來,一系列光伏行業利好政策密集出臺。但這對于光伏企業來說,更多的是信心上的提振,而非實質上的救助。
大浪淘沙,留下的總會是金子。但政府“保大棄小”的方針,仍難擋光伏行業新貴介入。一場洗牌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光伏行業迎來政策之春
平均負債率超70%、產能過剩、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美國雙反終裁、歐洲反傾銷立案……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沒有比光伏行業更賺足世人的目光了。眼看火燒眉毛,國家給與了光伏行業足夠的重視。
9月底,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并就度電補貼額度、補貼方式、示范區建設具體時間表等進行細化。
此外,國家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裝機量確定為21吉瓦。同時,由財政部補貼的2012年“金太陽”工程總量由1.7吉瓦升調為3吉瓦。
光伏企業缺錢。為了在融資上給與企業較大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此前明確將確保“六大六小”光伏企業授信額度。
其中,“六大”包括:賽維LDK、中能、尚德電力、英利、天合光能和晶澳。“六小”包括:阿特斯、晶科、陽光電源、中電光伏、新奧和昱輝陽光。
盡管在國開行開來,這“六小”相對“六大”是小的。但對于年產能不足1吉瓦的小企業而言,類似阿特斯這樣年出貨量達1.322吉瓦的“六小”,仍然算是“龐然大物”。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電網也在10月26日首次“松口”,提出未來將對符合條件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提供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費用,富余電力全額收購。這標志著國家電網在支持光伏發電并網方面承諾開始給予企業實質性的支持。
據報道,截至9月,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同比增長415%,收購光伏發電電力同比增長537%。
在政策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后,光伏企業的困難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一方面,有消息稱光伏行業上市公司三季報成績單再續頹勢,多數公司凈利潤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
而對于那些曾盲目進入光伏行業,試圖在暴利中攫取一杯羹的小企業來講,日子會更加難過。GTMResearch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未來三年將有180家光伏企業走上倒閉或被收購的道路。
政策面提振信心多于實質性救助
除了賽維LDK率先出售19.9%股權給恒瑞新能源,獲得江西省新余市政府救助之外,大多數的光伏企業還處于爭取救助的階段。
光伏行業政策的密集出臺,究竟對企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阿特斯的媒體專員沈楊子對騰訊財經表示,這些政策的制定,對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釋放庫存都有一定的幫助。
但她隨即也坦承,即使利好政策頻出,行業現狀在短期內也無法迅速得到改善,而企業對新市場的開發往往需要一個過渡期,包括市場本身機制、政策、法規的完善,和企業產品、服務、商務模式的不斷調整適應等。
而英利集團內部人士也稱,政策面上的利好,更多的是提振信心。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曾對騰訊財經表示,企業只有通過持續地技術創新,才能不斷提高電池轉換效率,不斷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共同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平價化時代。
目前在實質性救助上有所動作的,只有政策性銀行國開行。根據兩年前簽署的授信協議,2010年至2015年,國開行會向尚德提供500億元人民幣或等額外幣貸款。而阿特斯也在8月與國開行簽下了9300萬加元(約合9380萬美元)的貸款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