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西部外商投資政策微調,增加服務業領域相關條目,嚴限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2013年第1號令,全文公布了《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2013年修訂)...
中西部外商投資政策微調,增加服務業領域相關條目,嚴限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2013 年第1 號令,全文公布了《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2013 年修訂)》(以下簡稱《中西部目錄(2013 年修訂)》),將自6 月10 日起施行。
專家指出,此次產業政策的微調,將進一步促進外資對中西部地區優勢產業的投資,有利于持續推動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發展。從修訂的內容來看,新目錄強調鼓勵產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也強調了國家統籌布局,其調整方向有利于提高投資效率、防范產能過剩和促進產業升級。
中西部吸引外資政策第三次微調
2000 年,中國首次頒布了《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分別列出了中西部地區20 個省區、市的優勢產業,鼓勵外商進行投資。本次目錄是第三次修訂。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與《中西部目錄(2008 年修訂)》相比,此次修訂的目錄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更加強調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中西部地區特定資源、產業基礎以及勞動力、資源等比較優勢,推動重點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鼓勵領域拓寬;二是增加了服務業領域,產業導向優化。除傳統制造業外,新目錄中增加了服務業領域相關條目。如山西省"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應用"、黑龍江省"動漫創作、制作及衍生品開發"等等;三是提高了鼓勵產業的技術標準。這將有助于推進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有利于轉移產業的升級轉型;四是國家統籌布局,嚴格限制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鼓勵外商在中西部地區發展符合環保要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相關條目
"修訂后的目錄加入了服務業領域相關條目,這對我們而言是很大的利好,四川是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正是國家政策,公司才來成都創業,而利用外資填補資金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成都某移動互聯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道。
潘向東指出,此次產業政策的微調,將進一步促進外資對中西部地區優勢產業的投資,有利于持續推動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發展。從宏觀上統籌規劃,將產業轉移與經濟轉型結合起來,以新的發展模式支撐產業轉移。
重復投資產能過剩待解
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積極主動地承接產業轉移,取得了明顯成效,中西部地區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加大,外資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趨勢日益明顯。
相關數據顯示,4 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幅較大,占比繼續提升。其中,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2.2 億美元,同比增長5.7%,占全國比重為8.4%。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1.1 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占全國比重為8.1%。
"但金融危機后,一些傳統行業相對過剩的狀況引發了人們對中西部產業發展的憂慮。"工信部副研究員吳維海指出。
湖北經信委的報告指出,2013 年一季度湖北工業整體處在生產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傳統行業占比70%以上,10 個千億元產業7 個是重化類,基礎原材料等具有周期性產業比重接近40%,而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僅占13%。
從產品看,初(粗)加工、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多,同質化現象突出,一季度鋼材、水泥、純堿等主要產品產量下降,重點監測的百戶企業中28戶產值下滑。
另外,外商投資產業過于集中,外商投資主要以勞動密集型或資源消耗型產業為主,一方面造成資源的破壞,環境污染,也加劇了中西部產業結構的同質化和過度競爭,擠壓中西部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空間。
"中西部地區在招商引資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亂上項目,到處布局,隨著產業轉移布局加快,''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傾向有所抬頭,加上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中存在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的狀況,環境保護面臨著嚴峻考驗。"吳維海指出。
據了解,目前包括四川、貴州、云南等地仍在實施大規模的招商計劃,其中就有很多傳統行業的投資項目。比如山西4 月28 日招商簽約總額達到4529 億元110 個項目,就包括工業類材料工業、化工、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過剩行業。
政策能否落實是關鍵
"《中西部目錄(2013 年修訂)》中提出嚴格限制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鼓勵外商在中西部地區發展符合環保要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相關條目。"潘向東指出,這是對近年來中西部投資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做出的政策調整。
對于制造業領域,《中西部目錄(2013 年修訂)》新增加了中西部各?。▍^、市)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顯著帶動作用的重點產業條目。如安徽省"大型冶金成套設備等重大技術裝備用分散型控制系統DCS"、四川省"液晶電視、數字電視、節能環保電冰箱、智能洗衣機等高檔家用電器制造"。
"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主要是由于過去經濟結構過度依賴外需和投資,經濟發展不均衡所導致。要從根本上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一方面需要調整產能結構,一方面也需要盡快擴大消費需求。西部大開發戰略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部地區優勢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都將有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消費需求的增加。"吳維海稱。
對此,潘向東認為,如何化解產能過剩和實現產業升級,還需全局考慮,關鍵在落實。從修訂的內容來看,新目錄更加強調鼓勵產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也強調了國家統籌布局。這些調整的方向都有利于提高投資效率、防范產能過剩和促進產業升級,關鍵還是在于能否落實,能否在這方面加強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勵。(本報記者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