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裝備制造在我國的發展已從高速增長進入到相對平穩增長階段中。同時,國內產業由于技術積累相對薄弱,市場開拓上進入瓶頸期,重走價格戰等不良競爭路線,而兩化深度融合推廣將有助裝備制造業實現...
裝備制造在我國的發展已從高速增長進入到相對平穩增長階段中。同時,國內產業由于技術積累相對薄弱,市場開拓上進入瓶頸期,重走價格戰等不良競爭路線,而兩化深度融合推廣將有助裝備制造業實現增長破局。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裝備制造產業一直處于制造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具有技術知識密集、附加值高、成長性好、關聯性強、帶動性大等特點,占據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樣,該行業也是制造業信息化最早的行業之一,并有了良好的信息化應用基礎,已經在CAD、PDM、ERP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應用,部門級的應用也比較深入。
近年來,我國把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作為推進經濟轉型的戰略舉措,兩化融合取得重大進展,但兩化深度融合難題仍亟待破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堅持把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轉型升級中的支撐和牽引作用,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中國裝備制造信息化發展藍圖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生產方式的變革和創新,就不會有競爭優勢的超越和領先。目前,信息化正在加速重構全球制造業的生產組織體系。各國也都在積極謀劃信息時代經濟發展的新藍圖。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當今世界經濟社會格局變革新趨勢,著眼于中國經濟社會邁入新階段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積極應對國際環境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裝備制造業信息化需要在深入的業務級應用的基礎上,關注“設計、制造、生產、服務”一體化集成應用,以提高整體的信息化效果。
未來裝備制造行業兩化深度融合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產品與裝備中融入信息技術,設計、制造過程實現數字化,轉變生產模式、制造模式,綠色制造、節能減排,制造業與物流業對接、聯動,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我國《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要把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并對全面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進行了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