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極拳、云臺山、四大懷藥、產業集聚……如今焦作“煤城”的印象已經漸漸從人們的記憶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這些城市發展新稱謂、新名片。...
太極拳、云臺山、四大懷藥、產業集聚……如今焦作“煤城”的印象已經漸漸從人們的記憶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這些城市發展新稱謂、新名片。作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試點市,以及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范市,焦作在資源型城市轉型方面的寶貴探索經驗更是被外界稱為“焦作現象”。焦作是一座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城市。數據顯示,該市的煤炭儲量為91億噸,自煤炭開挖時起到上世紀90年代初,與煤炭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該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都在90%以上。但和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煤炭資源幾近枯竭對焦作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
這樣的一座城市,在轉型發展中已經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實現了從“黑色印象”向“綠色主題”,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轉變。現在,煤炭產業產值占全市經濟產量的比重已降至3%以下;接替產業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以鋁、汽車及零部件、煤鹽聯合化工、裝備、食品、生物六大戰略支撐產業,以及風電裝備、光伏、光電、新材料四大新興產業為重點的新型工業體系。
以化工產業轉型為例,焦作著眼于改造提升化學工業、打造中部煤鹽聯合化工基地的目標,以鹽化工、煤化工、煤鹽化工以及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四大產業鏈為主體,構建以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為核心的煤鹽聯合產業布局,推進氯堿、純堿、煤化工等產業發展,已形成多門類的化工產業體系。
同時,焦作著眼于承接產業轉移、培育新興產業的目標,重點培育風電裝備、光伏、光電、新材料四大新興產業,開發了風電制動、燙印材料、超硬材料等產品及技術,涌現出一批新興產業骨干企業。
目前,焦作進入了轉型攻堅階段,往哪轉、如何轉,是擺在焦作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焦作市發改委主任陳湘說,焦作重工業比重偏大,能耗高,結構不優化,不抓緊轉型,路只會越走越窄。他認為,強力推進節能減排,推廣循環型生產方式,從源頭上減少生產環節能源消耗和廢棄物生產,是產業結構優化、工業轉型的關鍵。
前不久,焦作市委提出“凝心聚力、轉型攻堅、爭創一流、綠色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記者采訪焦作市工信局原材料工業科了解到,關于下一步焦作市轉型發展的具體實施規劃目前該市正在研究。按照《焦作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的部署,焦作市將抓緊建成以發展資源深加工、新型材料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其工業發展重點是立足現有基礎,進一步培育壯大能源、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形成支柱產業集群;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建材、塑料、輕紡等傳統產業,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強市”的目標。
在《焦作市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范市總體方案》中,焦作市將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改造提升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按照延長產業鏈條、資源循環利用的思路,以精深加工為方向,提高初級產品就地轉化率。依托骨干企業,推進園區化發展,多元化發展下游加工業,加快推進煤化工、鹽化工和氟化工由原材料化工向精細化工轉變,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發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先導產業,積極發展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非晶硅薄膜電池等產業,培育新能源產業集群。
站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起點,焦作市充滿信心,資源枯竭歷史遺留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今后還將爭作維護能源資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