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年了,距離2002年啟動的第二輪電改至今過了十二年的一個輪回。一直在建議,一直在討論,一直在思考,電改也一直還在路上……電改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難怪電力人士會直呼:“電改之...
12年了,距離2002年啟動的第二輪電改至今過了十二年的一個輪回。一直在建議,一直在討論,一直在思考,電改也一直還在路上……電改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難怪電力人士會直呼:“電改之難,難于上青天!”不過今年,似乎要動點真格的了。之前能源國資改革已經拉開帷幕,新一輪電改也已提上日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快要呼之欲出。
市場上對新方案的預期很大,此前曾預測兩會后會出臺。果不其然,3月18日有消息傳來。據報道,3月18日能源局牽頭制定的新電改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新方案仍舊延續五號文的電改思路。
新方案具體而言,先是電網要逐步退出售電,其次是電網財務或調度擇其一獨立。此外,電價市場化方面則是建立多買多賣的電力市場,通過大用戶直購試點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
電價市場化此前提過很多次,但一直推進緩慢。此次電改受到市場關注,原因的其中之一在于,沉寂了十余年的“售電側競爭”和“大用戶直購”作為《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內容終于被重點拎出。
要知道雖然《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早在2002年就已印發,但是在近十年的時間里,電力體制改革僅完成廠網分開和主輔分離,輸配分開以及競價上網均未能實現。
對于大用戶直購的關注,去年年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也提出了加快形成獨立的輸配電價機制,穩妥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的建議。
此前有國網人士指出,目前電價由國家行政定價,賣電基本不賺錢,如果售電側改革真的推行,下一步可能形成電價從電廠成本、上網電價、輸配成本的多個環節疊加,最初倒推終端用戶電價的模式。也就是說,電改初步方案一旦推行,將加快售電環節市場化,電價市場化的步伐也會隨之邁進。
除了推動大用戶直供電和電價改革,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電源建設和運營領域也是電力改革的重點。無論是推進電力直接交易,還是引入民間資本進入售電側,其最終目的都是打破壟斷,實現電力交易市場化,逐步形成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輸配電價由政府制定的價格機制。
發改委電力市場改革研究專家組成員、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咨詢中心主任曾鳴稱這有利于民營化企業進入售電市場,擴大用戶選擇權。
不過也有疑慮之聲。“對于民營資本而言,目前進入未必時機合適。電力系統首先是打掉電老虎才行,否則,進去危險。”一位業內人士好不避諱地直言。不過他對此次電改也充滿希望:“一直在關注這方面,但一直沒什么大的進展,希望這次是真的可以跨出這一步了。”
值得注意的是,電改初步方案主要針對售電環節展開,也就是說輸電的不賣電,同時逐步開放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也因此售電側先行的電改對輸電、變電、配電等環節的運營模式影響不會很大。這也引起了一些業內人士的擔憂--售電環節競爭而輸配電環節不競爭,會不會很容易出現類似于石油市場的監管套利等亂象?
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2014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將有較大的突破,這場欲依靠民營資本,在銷售側率先推動的電力改革成效如何,還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