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風光秀麗,風調雨順,歷來為湘鄂贛交界處的通城人民津津樂道。然而,6月10日凌晨,炸雷閃電,大雨傾盆,老天撥錯了一個“按鈕”,一會兒就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瓢潑在這1000多平方公里...
風光秀麗,風調雨順,歷來為湘鄂贛交界處的通城人民津津樂道。然而,6月10日凌晨,炸雷閃電,大雨傾盆,老天撥錯了一個“按鈕”,一會兒就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瓢潑在這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縣城四面一片汪洋,城南秀水河邊,狂濤巨浪擊穿2米多高的擋水墻,將5萬多平方米的寶塔砂布廠廠區變成2米多深的澤國。凌晨,村委會、廠委會成員和部分員工趕到現場。僅僅半個小時,水從小腿漲到膝蓋,從膝蓋漲到胸部。這時,天上雷鳴閃電,地上洪水滔滔,黑燈瞎火中,一捆捆近噸重的紙、一卷卷砂帶漂浮起來,滾滾而去。廠委會成員率領黨員干部和民兵獨立排在洪流中攔一捆是一捆,搶一卷是一卷。想到秀水兩岸的60戶村民,村支書黎錦林斬釘截鐵的下令:“生命第一,救人要緊”。
好像一場噩夢,洪水來的兇,去的急,劫后的廠區淤泥過膝,垃圾遍地,一片狼藉。面對那些被洪水浸泡只能報廢的砂帶、砂紙,被沖擊得七零八落的設備,被洪水卷的無影無蹤的原紙、原布,還有那60戶村民被沖走損毀的電器和家具,不少干部群眾留下了眼淚:寶塔砂布廠可是村集體的經濟支柱,全村干部群眾十幾年汗水和智慧積累的財富,這份家當來之不易啊!
對于村集體經濟而言,這可以說是一個毀滅性的災難!要恢復生產、修理設備和房屋就急需2000萬元,原材料購進和常規周轉庫存就急需近7000萬元,因為產品生產出來后要經過加濕、加溫、揉曲和自然固化,一般要兩個多月才能達到最佳性能然后出廠,這就得占用大量流動資金。廠區的位置在秀水河一個90度大拐彎的低洼地帶,比路面低2米多,河道很窄,這段河道治理最少要2000萬。老廠必須搬遷到正在建設中位于城北的縣經濟開發區的地勢較高的寶塔科技產業園,新廠投資4個億,老廠的拆裝搬遷費用最少1500萬。幾千萬貸款集中還貸壓力一下子變得很大。還有停產的市場損失和受災村民400多萬的損失和村造紙廠上千萬的損失,若沒有政府、銀行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簡直可以一下子把村集體壓垮。但是,信心不能垮。
村支書黎錦林主持召開了全村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會,堅定不移地告訴大家:“有黨和政府在,有父老鄉親在,寶塔這面紅旗不會倒!”黎錦林率村組干部到秀水河邊受災嚴重的60多戶村民家中,一邊送上慰問金,一邊幫助受災戶沖洗污泥和進行防疫消毒,還安排臨時飯堂,保證大家有飯吃,有干凈水喝。趙賽英和幾名大學生村官專門負責照顧幾位年老力衰的爺爺奶奶。砂布廠干部職工分別組成清洗環境、清理次品、修整危房、檢修設備4套班子,爭取盡快實現首批車間恢復生產,以實際行動生產自救。同時組織登記企業和村民災情損失,上報政府有關部門,爭取上級扶持救助。
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通城、關心災區,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風塵仆仆趕到通城視察災情,慰問災民。市委、市政府領導督陣通城,縣委四大家成員分頭包鄉鎮包工廠進行救災。寶塔村是重災戶,損失上億元,其中寶塔砂布廠的產成品和原材料損失6700多萬元,被洪水損毀的廠房和設備修復需要2000多萬元,還有停產損失,村民400余萬元的財產損失。災害慘不忍睹,數字觸目驚心,但寶塔人絕不低頭,決不放棄,正如年近七旬的老黨員、老干部李秀珍所說:“洪水無情黨有情,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助和關心我們,我們自己再加把勁,寶塔村一定會建設得更好!”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