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果轉型的內在邏輯——一個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委書記的轉型思考“一個西
平果轉型的內在邏輯——一個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委書記的轉型思考
“一個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小縣城,搞這么大規模的大學城,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前不久,記者在廣西平果采訪時問該縣的縣委書記韋周凡。
提起平果,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平果鋁。有“鋁都”之稱的平果,鋁是標簽。
“鋁資源再豐富,終有采完的一天。按照目前的進度,我們鋁礦儲量還能維持三四十年的開發。三四十年之后,平果發展靠什么?”韋周凡認為,這是個一直擺在平果人面前的考題。
韋周凡說,放眼全國,“開采—繁榮—枯竭—衰退”似乎成了資源型城市逃不脫的“魔咒”。要跳出“魔咒”,必須早做打算。平果的決策者在多年前就開始考慮:平果因鋁而興,絕不能因鋁而衰。所以,近年來,平果一方面立足資源優勢,做深做精“鋁”文章;另一方面,加快培育非鋁產業。
“非鋁產業包括非鋁工業和第三產業,大學城就是我們三產發展的一個龍頭。”韋周凡說。
據了解,平果境內鋁礦儲量達2.9億噸,由于小平同志當年“廣西平果鋁要搞”的指示,平果鋁業公司(現名為中鋁廣西分公司)1995年年底全面建成投產。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平果也因此迅速崛起成為中國新興的鋁工業基地。依托豐富的鋁資源和國家大型企業中鋁廣西分公司的優勢,鋁工業已經成為平果最重要的支柱產業,鋁深加工及鋁上下游關聯度正在逐步提高,鋁加工企業積聚產業集群逐步形成。目前,平果涉鋁企業達33家,形成年加工氧化鋁250萬噸、電解鋁15萬噸、再生鋁40萬噸、各類鋁材55萬噸的產能。2013年,鋁產業產值達173.5億元,利稅15.8億元。受益于鋁產業的快速發展,平果的財政收入從1997年突破1億元后,一年一個臺階,2005年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2013年,平果縣財政收入完成22.15億元。
不過,采訪中,韋周凡對記者說了這樣一組數字:2006年,平果的財政收入已超過10億元,達到11億元,其中,中鋁廣西分公司對平果的財政收入貢獻是9億多元;2012年,平果的財政收入突破20億元,中鋁廣西分公司對平果的財政收入貢獻還是9億多元。
通過這組數字,我們可以發現,在平果經濟發展的軌跡中,中鋁廣西分公司從平果財政收入的幾乎全部到如今的龍頭,數字背后凸顯的是平果經濟結構發生的悄然變化。
“平果的財政收入從10億元到22億元,靠的是地方經濟的發展。”韋周凡說。
韋周凡介紹,如今,平果非鋁產業迅猛發展,已經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生力軍。2013年,非鋁產業產值達52.5億元,利稅5.3億元,增長12.63%。全縣形成以鋁產業為主導,糖業、門業、生物科技、電子信息、新能源、新建材等多產業齊頭并進的工業發展格局。
“近年來,隨著我們對縣情認識的不斷深化,平果找準了發展定位、發展方向,完善了發展思路和布局。”韋周凡介紹,基于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的目標,目前確定了“兩園七品牌”的戰略思路,鞏固加強第一產業,轉型升級第二產業,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努力構建三次產業互動融合、互相促進的產業體系。
“平果培育未來新的支柱產業的思路是:培育三產,加強二產。期望有一天平果三產與二產的比例能達到1:1,那我們就可以睡個好覺了。”韋周凡說。
平果幾年來的轉型實踐已有收獲。去年10月,由東北亞開發研究院、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等單位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平果縣榜上有名,是廣西唯一上榜的市縣。
“能夠得到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不容易,因為這不僅靠工業的發展,還包括城市建設、農業、旅游、社會文化等指標,是綜合實力。”韋周凡有些欣慰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