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閱讀提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就‘好’業矛盾越來越突出”,2010年出任校長的張元,首先就提出了“內涵發展”...
閱讀提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就‘好’業矛盾越來越突出”,2010年出任校長的張元,首先就提出了“內涵發展”理念。“因為教育資源總是有限的,我們寧可不要招太多的學生,而是為每一個走進河工大校門的學生,提供優越的培養機會。”……上周末,大河報記者專訪河南工業大學校長張元,帶你了解這所特色鮮明的學校。
校長張元

【校園歷史】名字是“國字號”工科特色鮮明
“在河南眾多高校中,河工大是獨具特色的一個,先后成為國家多個部門的直屬院校。”張元告訴記者,河工大的前身,不僅名字是“國字號”,連最初辦學的地點也不在河南。
1956年,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高校開始成立,河工大的前身中央糧食干部學校和鄭州機器制造學校就位列其中。當時中央糧食干部學校隸屬糧食部,辦學地點也在北京。1960年,學校遷鄭,更名為鄭州糧食學院,是中國第一所也是當時亞洲唯一的糧食院校,素有“亞洲糧院”的美譽。后又歷經商業部、國內貿易部等部門直屬,鄭州機器制造學校隸屬機械工業部,積淀了厚實的學科基礎。
現在的河工大,在校生達3萬余人,形成了以工業為主,涵蓋范圍較廣的60多個本科專業,糧油加工、食品工業、機械、超硬材料等多個學科在行業內都有重要的影響力,在省內更是獨一無二。
“除了社會發展需要,我們在學科設置上還注意緊緊圍繞省內需求。”張元舉例,今年河工大招生政策里新設置了交通工程和軌道工程專業,這正是在鄭州發展航空港和地鐵的背景下提出的。
【辦學理念】保證培養質量寧可不多招生
“看一個學生是否培養成功,我認為有兩點,既能考試又能做事”,張元解釋說,這個考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應試,而是面對每一次機會時脫穎而出的能力。另外,還要能做事,也許你因為學校、學歷、專業幸運地得到一個好的崗位,但是如果不能勝任,這也不能稱之為合格的人才。
“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就‘好’業矛盾越來越突出”,2010年出任校長的張元,首先就提出了“內涵發展”理念。“因為教育資源總是有限的,我們寧可不要招太多的學生,而是為每一個走進河工大校門的學生,提供優越的培養機會。”
“工科要學好,必須要有扎實理論基礎能力,才能知學;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學以致用;優秀的處理信息能力,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可能’,并有所創新。這是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幾種能力,也是我們學校人才培養的特色所在。”張元說。
對于今年的優秀考生,張校長也特別伸出了雙臂,“來河南工大,成為一個扎扎實實的有用之才”。
【校長角色】
學生專注學習
物質的東西
我替你們追求
作為一校之長,張元是這樣看待自己角色的:“老師就是教學,學生就是學習,我就是為他們打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落戶蓮花街后,河工大新校區建設經過了一個過程。“因為是新校區,邊建設邊教學的原因,像食堂、環境、宿舍、教學樓等總會有一些不完善地方,學生怨言較多”,河工大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
了解情況后的張元,跟學生交流中講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這是我的責任,會按同學們的意見改善,能盡快的絕不拖延,讓大家感受到變化。另外,我也希望同學們關注但不要追求這些東西,讓校長去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你們把精力盡可能多地用在學習上。”
采訪中,記者剛好碰到即將離校的設計藝術學院大四學生莉莉,簽了一家上海企業的她,正在跟同學拍畢業照。她告訴記者,翻閱自己四年在校的照片,能夠明顯看到學校這幾年的巨大變化。
她暢想,“也許過幾年回來,學校的許多新建筑會認不出來,但是圖書館、自習室肯定不會移動。我一定會想起就在這里,度過了自己充實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