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的上半年的光伏行業出現的熱點盡出、新鮮事不少,不過眾口難調,每次有行業大事件、新鮮事件時,總能引起熱門話題,各執己見。有些事情可能將一直成為謎,但更多的事情,時間會幫我們解...
2014的上半年的光伏行業出現的熱點盡出、新鮮事不少,不過眾口難調,每次有行業大事件、新鮮事件時,總能引起熱門話題,各執己見。有些事情可能將一直成為謎,但更多的事情,時間會幫我們解答。 回顧光伏行業的上半年,光伏行業有哪些熱門話題,又有哪些觀點,你屬于哪一派?
Top 1.分布式光伏8GW的任務能不能完成?
自國家能源局敲定2014年國內光伏電站新增裝機14GW(分布式光伏占比60%,為8GW左右,地面光伏電站6GW左右)以來,“吐槽”之聲不絕于耳。大致共同的疑問是:分布式裝機目標能否完成?如果完不成地面電站裝機量有無必要調高?國家政策制定與行業期望產生巨大偏差,原因何在?許多業內企業及媒體則紛紛發聲:2014分布式光伏的8GW裝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與此相反,也有光伏電站行業媒體經過研究表達了不同的聲音:“2014年中國分布式光伏8GW,經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分布式光伏8GW不可能完成:
中國2013年新增光伏裝機量達10GW,其中光伏大型地面電站約為7GW,分布式發電約為3GW。注意的是,2013年3GW的分布式裝機量絕大部分來自于2012年已經獲批的“金太陽”示范項目,真正基于度電補貼模式的項目不過幾百兆瓦,且這些項目大都未并網。且目前,分布式光伏在發電量、現金流以及資金往來等方面都缺乏透明度,如果沒有透明度,分布式光伏是無法發展的。
分布式光伏8GW可以完成:
一、主導政策國家已經明確。國家下發了《關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意見的函》等等文件。清晰地展現出了政策制定者“鼓勵分布式,又側重鼓勵自發自用”的戰略思路。
二、國外經驗告訴我們,光伏電站的主流將是分布式。分布式光伏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光伏發電已成為歐美國家新能源產業的新寵。目前,全球70%以上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集中在歐盟,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屋頂光伏系統。以德國為例,德國80%的光伏發電項目都是分布式。
三、國內的實際情況也將倡導分布式光伏。大型地面電站選址多為是位于西部的集中式大型光伏地面電站。我國能源供需分布本來就極不均衡,全國可開發水力/煤炭資源的八成分布在西部,西部日照充足,然而工業基地都分布在東部/中部。采用分散式/分布式屋頂開發方式,在工業區就地發電就地消耗,自發自用,減少對電網的依賴和影響。歐美等國補貼政策早就調整了,更傾向于鼓勵分布式屋頂光伏系統。
四、金融支持將全面推動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中國國家能源局聯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目前該文件已經下發至各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改委、能源局以及國開行各行。伴隨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第一支針對光伏電站投資的產業基金--“國靈光伏產業投資基金”,此基金的成立如果運作順利將可以撬動光伏電站投資資金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為2014中國分布式光伏的建設融資開啟了新紀元。
此外,業界對于分布式如何發展的討論也正如火如荼,其中,一則頗受贊同的方案是“適度提高電價”,即對火電、光伏、風電等發電成本進行加權平均,得出電價,以及提高新能源電價附加,進一步拉大工業峰谷電價差和時段電價差。
點評:有意思的是,聽專家的意思,今年分布式光伏完成8GW,不是目標定得太高,而是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以及需要鼓勵地方出臺相關細則進一步落地。只是鼓勵?!就好比,明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可能得到雙百分甚至平均90分,但卻以極具吸引力的獎賞給孩子定目標是雙百分。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14年1-5月份,全國電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936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多投產470萬千瓦,同比增長19.1%。新增太陽能發電62萬千瓦。據國家電網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增并網光伏發電233萬千瓦。筆者不禁感嘆,這與8GW的目標相差何其遠啊!分布式推廣難題并未解決的情況下,剩下的下半年要怎么來趕上目標?
此外,美國權威研究機構OTR Global日前預計,中國今年可能無法完成此前定下的14GW年裝機量目標。德意志銀行也于6月底發表了類似的看法。
Top 2. 晶硅VS薄膜,誰才是王者?
中國對美、韓太陽能級多晶硅雙反,美國對中國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雙反”調查,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行業的紛爭讓人們看到了一絲亂象。對比于漢能李河君在非洲“走馬圈地”大把撒錢投資合作建廠的豪氣,配合李河君“未來十年薄膜技術必將取代晶硅光伏電池”的豪言,由不得人們不產生一種錯覺--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地位就要被薄膜電池取代!果真如此?
晶硅:2013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主流產品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份額與2010年相比沒有變化,仍占據高達82%的比例。而且全球已建成或在建太陽能電站也絕大多數以晶體硅電池為主。全球十大光伏組件制造商中,僅有一家為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但是,傳統硅晶電池由于由硅晶體組成,電池主要部分易碎,易產生隱形裂紋,大多有一層鋼化玻璃作為防護,造成重量大,攜帶不便,抗震能力差,造價高,效率或多或少降低。晶體硅電池成本的下降是有限的。
薄膜:薄膜太陽能的擁躉也有不少。“未來十年薄膜技術必將取代多晶硅光伏電池”這個豪言是“薄膜代言人”李河君喊出來的,而他也是無時無刻不在推廣薄膜太陽能。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這樣“放言”了,“太陽能領域的下一個重大突破”、“成為中國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薄膜電池具有重量輕、厚度薄、可彎曲、易攜帶,薄膜發電無污染、低耗能、應用范圍廣泛等優點。與此同時,薄膜組件價格又相對昂貴、低效,比起主流晶體硅電池技術來難以圖利。
點評:晶硅太陽能電池與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比較、競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今也只是放大罷了。晶體硅電池技術、薄膜電池技術、聚光光伏技術只是光伏在不同時間段自然產生的三種不同技術路線而已。雖有前后關聯,各自的優劣使得他們并無必然的取代與繼承的關系。也許平分秋色呢?在現在的市場選擇下,晶體硅電池仍占主流,薄膜電池的前景卻也不可小看。
Top 3. 巨虧英利贊助世界杯 值不值?
從1930年,第一屆世界杯以來,中國企業從未在世界杯賽場上隆重亮過相。作為“巴西世界杯”惟一的中國贊助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標志卻繼“南非世界杯”之后,再次出現在世界杯的賽場上。但是,與之大手筆相對應的是,英利身負20億巨債。
連續兩屆贊助世界杯,世界杯80年歷史上第一家光伏企業、第一家中國企業,特立獨行的營銷策略讓中國英利賺足了眼球,也引來不斷的質疑,新能源企業大手筆贊助世界杯值嗎?
不值:在光伏企業利潤普遍下滑的年代,英利身負巨債卻四年一次的往世界杯豪擲真金白銀。南非世界杯上,有消息說,苗連生的代價的2億人民幣。而在贊助的前一年,英利卻是處于虧損狀態的,而且是虧損4.6億人民幣的情況。至于2014巴西世界杯,觀其2013年財年,在同行紛紛扭虧為盈的財報面前,英利巨虧20億人民幣。巴西世界杯開始至今,美國上市的英利,股價從3.1美元上升到接近4美元,與此同時,其連續多年的虧損狀態并沒有出現贏利的跡象。
值:“世界杯是全球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國際賽事,成為贊助商可以借力傳播英利的品牌。而且和其他大品牌比肩贊助世界杯,代表了公司的品牌與實力。”對英利來說,贊助巴西世界杯,醉翁之意不只在酒,賽場上的廣告牌和電視轉播中的漢字后面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市場占有率。當地時間6月27日英利表示,在成為世界杯歷史上首家零排放贊助商之后,其將為巴西最大的光伏停車場項目提供500KW太陽能組件。而且,向全世界推廣了太陽能光伏發電這一事物。
點評:其實筆者覺得贊助世界杯本身還是比較值的。只是身負巨債連投兩屆,這種作風是不是稍微猛烈了點?隨著世界杯逐漸增加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成為贊助商的價碼必然也是水漲船高。在連續兩屆牽手世界杯之后,下一次怎么辦?英利是繼續投入還是見好就收?
Top 4. 美國引發“雙反潮”?
今年1月份,美國再次發起了意在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硅光伏產品的第二次“雙反”調查,若最終實施,對中國光伏的影響則不言而喻。還不僅如此,受歐盟、美國相繼發起“雙反”的影響,印度、澳大利亞等也來湊熱鬧了,而歐盟也可能卷土重來。美國光伏二次“雙反”帶來的蝴蝶效應持續發酵。
5月14日,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自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和面板發起反傾銷調查。
2014年5月22日,印度對原產于中國、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作出反傾銷終裁,涉及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稅在0.64-0.81美元/瓦之間。
隨后,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已向歐盟官員提供諸多文件,包括1500份中國光伏企業的低價計劃,這些報價低于中國和歐盟委員會所達成的最低價格水平。如果指控坐實,有可能導致歐盟終止價格承諾協議,重新實行對華太陽能產品征收高額的懲罰性關稅。
美國對華光伏發起的第二次“雙反”將引發“雙反潮”的觀點似乎正在得到驗證。有人堅信不疑,也有人認為起碼歐盟不可能干這么不道德的事。
點評:對于美國的“二戰”,中國光伏企業似乎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想著如何應對,大概畢竟也算是有經驗了。澳大利亞的反傾銷讓人意外,但與印度一樣,對中國的影響畢竟有限。而歐盟,若真的卷土重來,中國光伏企業似乎更多的是一種怨恨。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額比例,從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就已經直線下降,就如有些企業所言“現在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我們沒有必要違背承諾去低價出貨。”其實即便只是從傳統的中國文化熏陶影響而言,對于這種“背信棄義”的舉動也只會被白眼相待的。所謂“雙反潮”其實只是一種湊巧,至于歐盟會不會跟風加入,筆者還真不能捕風捉影的猜測了。
Top 5. “中國首富”李河君的身家之謎
5月,“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出爐。光伏業的漢能控股集團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首富,堪稱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黑馬”。萬達集團王健林、娃哈哈集團宗慶后分別以800億元、790億元位列第二、三名。李河君870億的身家,并無確切算法,連其在漢能集團的控股股份也被外界傳聞有兩個版本,一種是超過50%,還有一種則是高達97%。
李河君究竟是憑什么超越王健林、宗慶后馬云、馬化騰等這些人物的?“制服”中國武裝“”665億身家多少水分“這些質疑從何而來?
2013年末,漢能集團將所持漢能太陽能51.05億股抵押給4間金融公司,貸款余額約5.2億元,實際使用貸款額約為3.45億元來增持公司股份。為何坐擁百億乃至千億資產的漢能集團要通過抵押股權的方式來獲得僅3億余元的貸款?漢能集團的真實財力、現金流究竟如何?
有人說李河君是有氣魄、有膽識、有遠見,也有吐槽其”虛報建設規模違規獲補千萬“”高傲自大“……各說各有理。
點評:在漢能的官方資料中,金安橋電站3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占漢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的不到一半,漢能目前或控股或參股14個水電站,權益裝機容量高達620萬千瓦,相當于2.3個葛洲壩電廠。而李河君也親口說,其水電業務每年都有幾十億元盈利。
公開信息顯示,能源之外,漢能的業務還涉足貿易、高端公務航空、旅行社、教育、地產等領域。李河君稱,漢能控股的總資產已經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他個人的股份超過97%,預計2013年漢能總收入將過百億元。 可是,重點是,這些都未經證實。因為上市的是漢能收購的鉑陽太陽能,而對于整個集團的真實財務狀況,公眾無從獲知。好吧,除非他自己想說,筆者也無解了。
Top 6. *ST超日:錢都去哪了?
2014年3月4日晚間,深陷困境的太陽能設備公司超日太陽公告稱,無法在3月7日按時支付2011年公司債券(11超日債)8980萬元利息,目前付息資金僅落實400萬元。這也宣告中國債市長期以來的剛性兌付神話破滅。
*ST超日在連續虧損三年、股票暫停上市和債券終止上市的情況下啟動破產重整程序,而這僅離其成功上市不到四年。今年58歲的公司董事長倪開祿一度資產騰挪、長袖善舞,如今卻從瘋狂融資數十億元的巔峰跌落至谷底,而銀行、股民、債民、供應商們都深陷*ST超日泥潭,連地方政府、證監會以及上市保薦機構也不堪其苦。
此前融的巨款到底去哪兒了?11超日債債權人能否收回本金和利息?到底有沒有公司有意愿接手*ST超日?公司創始人兼大股東倪開祿又將何去何從?
點評:昔日明星企業竟然落到沒有公司愿意接手的地步!令人唏噓。超日債打破了債券即使不盈利也能保本的安全神話。有些人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錢,超日卻給了他們毀滅性的的打擊。錢都去哪了?反正到哪也不會到股民手里。債券有風險,且玩且珍惜。
Top7. 光伏投資10萬起,年化收益為8-10%,你信嗎?
“投資金額10萬元起,并以5萬元的整數倍增加,預計年化收益為8%~10%。”一個名為“光伏寶一號”的投資項目讓不少永康投資者蠢蠢欲動。“與其他'寶寶'不同,這并非金融產品,而是實實在在的光伏產業項目。”作為產品發行人以及融資方,永康聯合新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董強告訴記者,“光伏寶一號”的投資方向主要是購買該公司電站的收益權,而收益來源于電站的賣電收入及其他經營性收入。
早在此前,該公司便擁有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光伏電站群,分布于意美家、金品能源、威爾金森電梯、千禧車業等公司廠房屋頂,總裝機容量達21.8MW,電費年毛收益為2300萬元。
該項目的投資規模為2000萬元,投資期限為12個月。不過,能不能確保有收益?收益有多少?
點評:“光伏投資10萬起,年化收益為8-10%”,如此高的收益你信嗎?筆者是不信的。雖然官方稱,群升集團附屬公司浙江金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伏寶一號”這個項目中,扮演的是第三方擔保的角色,換句話來說,有永康本地的光伏龍頭企業作擔保,會消除不少市民對于項目資金安全的疑慮。筆者始終覺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不勞而獲。
Top 8. 特斯拉的“光伏充電站夢”靠不靠譜?
4月22日,明星電動汽車商特斯拉在華首秀,特斯拉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目光,讓同期舉辦的北京車展成為了“配角”。在大眾眼中,特斯拉其實不僅僅是單純的代步工具,也是一種對高科技的追捧,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在光伏從業者看來,或許更多的是對特斯拉光伏充電站的關注。據媒體報道,特斯拉光伏充電站可以由太陽能供電,采取“光伏-儲能-充電”的方式,通過對太陽能轉換而來的電力進行儲存,實現為特斯拉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太陽能充電。在北京的交車儀式上,同時亮相的還有兩座光伏充電站系統。這個充電站只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并沒有儲能設備。電池板由漢能集團提供,采用CIGS薄膜光伏技術,最高轉化率達20.5%。
馬斯克不遺余力地給中國消費者描繪一幅美麗圖景,聲稱遍布各地的超級充電站可以在40分鐘內為用戶的ModelS跑車補充80%的電能。綠色、免費、快捷……似乎這一切已經觸手可及。但業界不少人認為,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網絡建設已陷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窘境中,要跨過充電這一個“坎”,沒有那么容易。
有專家認為,“特斯拉的超級充電標準不僅和中國的不一樣,和美國、歐洲的標準都不一樣。這是它發展的最大難題。馬斯克此次開放專利是倒逼之舉,以開放專利來搶奪行業標準。”
也有人認為,商業世界哪有什么活雷鋒?“目前特斯拉也僅是宣布了一個模糊的概念,不過很肯定的是,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無私地把自己的核心技術貢獻出來。”
還有人認為,特斯拉開放專利客觀上會加速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降低行業壁壘,但將會加強而不是削弱特斯拉的領導地位。 更有人認為,一旦專利被其他汽車企業使用,非專利部分技術轉讓的商業利益巨大。
特斯拉公開專利在國內引起復雜反應的背后,中國企業為何不買賬?
點評:光伏充電站本身是靠譜的。太陽能發電的利用已經變得越來越廣泛,充電不是件難事,但是特斯拉描繪的美景是不是太理想了點?“遍布各地的超級充電站可以在40分鐘內為用戶的ModelS跑車補充80%的電能”,讓人不禁懷疑是否考慮過從實際出發這個問題。
在進入中國之前,特斯拉在美國已經建設了數十座超級充電站,多為太陽能發電。超級充電站整體造價約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0萬元,車主在特斯拉充電站充電永久免費。這種超級充電站充電功率高達120kw,充電20分鐘即可充滿50%電量,是普通充電站的十幾倍。
算筆賬,一輛特斯拉ModelS的電池容量是85千瓦時,如果需要一小時將其充滿,那么太陽能光伏電站的輸出功率至少為85千瓦。需要的電池板數與當地的平均輻射強度、電池板的有效面積等相關。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粗略估計大約每100平方米的輸出功率為20千瓦左右。也就是說,總和超過400平方米的電池板,才能為一輛ModelS在一小時內充滿電。可以同時給4輛ModelS充電的太陽能充電站,至少需要占地1600平方米。充電站不可能無限制擴大面積,那么就要在周邊建筑頂層全部鋪上太陽能電池板。
如果采用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同時在地下埋大量的儲能電池這種方式,難度也不小。中國的居住環境相對密集,除非是特殊的個別用戶資源寬裕,否則很難在城市中推廣特斯拉的充電站。
還有,特斯拉有想過比亞迪這一勁敵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