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晶硅是當前晶硅光伏產業的主要原材料,其產業地位與市場價值不言自明。即使是在薄膜光伏逐漸抬頭的當前,晶硅太陽能電池仍然占據了太陽能市場的主要地位。2013年,晶硅太陽能產品占據了全...
多晶硅是當前晶硅光伏產業的主要原材料,其產業地位與市場價值不言自明。即使是在薄膜光伏逐漸抬頭的當前,晶硅太陽能電池仍然占據了太陽能市場的主要地位。2013年,晶硅太陽能產品占據了全球光伏組件產量的90%。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光伏市場讓多晶硅供應產業鏈條越來越表現出向專業的轉變的趨勢,而且太陽能產業也一直是多晶硅最主要的消費者,預計2014年仍會消耗全球多晶硅產量的90%左右。在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產能過剩時期(2011-2013)后,2014年多晶硅價格出現了較為強勁的反彈。而且由于終端市場在今后兩三年的快速增長,多晶硅產業也在重拾信心。早先相當部分停產的工廠都將逐步復產,新的產能也在不斷規劃中。
2013年,多晶硅產業五巨頭——保利協鑫,瓦克化學(Wacker),漢姆洛克(Hemlock),OCI,以及REC——這五家多晶硅供應商生產了全球范圍內大約81%的多晶硅,總產量達21.5萬噸。雖然從2009年以來有多家新進入者試圖在這個行業分一杯羹,但最后多晶硅產業仍然是被集中把持在少數幾個大企業手里。按地區性分布,中國在2013年多晶硅產量占有全球35%的份額;緊跟其后的是美國,24%,其次是德國和韓國,分別為23%和12%,其他地區(主要是日本)多晶硅產量貢獻了6%的市場份額。而從中國2013年硅料進口主要來源:美國Hemlock,REC,韓國OCI,德國Waker,從三國的總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0%以上,也體現出這種趨勢。
中國主要企業:協鑫、特變電工、大全新能源、四川瑞能、亞洲硅業、洛陽中硅
保利協鑫
根據保利協鑫公布數據,2013年協鑫共生產5.04萬噸多晶硅,年增36%;多晶硅銷量1.63萬噸,按年增近30%;硅片產量約8,634兆瓦,年增53%;硅片銷量5,594兆瓦,增加66%。
由于市場對光伏發電需求強勁,不少國家已明確目標,比如中國提出的到2020年光伏裝機目標100GW的計劃,保利協鑫在2014年將繼續擴張產能。截至當前,根據保利協鑫首席財務官楊文忠透露,其年產能約6.5萬噸。另外,協鑫將在短期內公布新增產能的計劃,當中包括可將成本降低的新技術“硅烷流化床技術”,預期新技術可每年額外增加2.5萬噸,目標在1年后完成此增產計劃。
特變電工
特變電工2013年10 月1.2 萬噸新線正式投產,老線產能改造由0.4 萬噸提升至0.5 萬噸,多晶硅的產能急劇擴張,年產能達到1.5萬噸。2013年,特變電工多晶硅產量7914 噸。
特變電工董秘郭俊香9月透露,目前該公司的多晶硅產能1.5萬噸/年,其將通過內部挖潛和工藝改進,力爭達到年產1.8萬噸至2萬噸,但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擴產計劃。
大全新能源
大全新能源新疆多晶硅生產設施產能已經達到其額定年產量6150噸目標。根據大全2014年4月公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大全多晶硅出貨約4240噸,3350萬片太陽能硅片。
目前大全新能源多晶硅產量為每月570噸,大全新能源發布2014年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大全多晶硅產能(6150噸)滿產,生產1540噸,出貨1436噸,硅片出貨量1760萬片,比一季度1680萬片有少量增加。
此外,大全新能源還在加緊6000噸新增產能的工作。CEO姚公達表示,明年公司總產量將達到12000噸,屆時多晶硅成本(折舊+現金)將降到12美元以下。另外,大全新能源還曝光了25000噸總產能的擴張計劃。
四川瑞能
四川瑞能是Renesola Ltd(昱輝陽光)全資在眉山新建的多晶硅廠,2013年全年多晶硅產量排在全球同類企業中第12位。
昱輝陽光首席執行官李仙壽2012年年底表示,由于其未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在今年十月做出決定,將永久關閉該多晶硅生產廠的第一期設施。該第一期工廠自2011年初投入運營,其生產在2012年達到3,523MT的年運行率。第二期設施于2012年底竣工,預計2014年第二期設施滿負荷(6,000MT)運營,同時提高多晶硅外包。
洛陽中硅:2014年上半年,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硅高科”)多晶硅產量5000噸。
美國主要企業:Hemlock、REC、SunEdison
Hemlock:
2013年11月,多晶硅生產商Hemlock Semiconductor的小股東三菱綜合材料公司(Mitsubishi Materials),將其在該公司的股份以2.4億美元出售給道康寧公司(Dow Corning),道康寧獲得Hemlock全部股權。
Hemlock多晶硅產能為42500噸,2013年多晶硅產量33000噸。
REC
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REC Silicon的或許應該歸為一家挪威企業。2013年REC將其多晶硅和光伏組件制造業務拆分為兩家獨立的公司,多晶硅業務被獨立成為REC Silicon,總部設在華盛頓。
REC多晶硅產能25000噸,2013年產量20500噸。拆分后,REC Silicon由于流化床反應器粒狀多晶硅的需求提高以及售價提高4%,銷售略有增長。預計2014年多晶硅產量較此前目標(18,600MT)高出約800MT。
另外,2014年3月,RECSilicon還與陜西有色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允許新工廠運用RECSilicon下一代流化床反應器(FBR)技術。據RECSilicon透露,新工廠粒狀多晶硅年產能達18000MT,還可生產1000MT的西門子法多晶硅料及500MT的硅烷氣體。
SunEdison(原MEMC)
2013年,MEMC電子材料公司(WFR)將公司名稱改為其子公司SunEdison,以便打造了能更好反映其兩大主營業務的國際品牌。SunEdison是美國第二大多晶硅制造商。
2013年SunEdison多晶硅產量6000噸。2014年2月SunEdison曾表示有意向立即關閉位于意大利梅拉諾(Merano)市的多晶硅生產工廠。不過,2014年其又另與三星合資成立太陽能多晶硅料源廠SMP,采用成本比主流西門子法更具競爭力的流體化床 (FBR) 法,預估可望在 2014 第 4 季量產。
德國主要企業:瓦克化學
盡管保利協鑫多年來一直在多晶硅領域中排名榜首,但與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瓦克化學相比并未拉開特別大的距離。2013年,瓦克多晶硅出貨量創新記錄,達49,000MT,較前一年提高約30%。產能利用率為90%,高于保利協鑫的75%。
瓦克是中國多晶硅進口主要對象,其2013財政年度,瓦克大中華區銷售額創新高,達10.7億歐元,主要由高品質多晶硅銷售量上升拉動。
目前瓦克化學的投資活動只要集中于美國田納西州Charleston市正處于建設中的多晶硅工廠,瓦克新多晶硅生產基地將于2015年年中建設完成,實現滿負荷運營后,瓦克的多晶硅年產能至少可增加2萬噸,提升至7.2萬噸。
韓國主要企業:OCI
OCI是韓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也是四大對華多晶硅出口企業之一。2013年OCI多晶硅產量35000噸。
中國商務部8月14日宣布,自9月1日起暫停進口經過加工的多晶硅。OCI 受在中國的擴張受重創,將目光轉向美國。其2014年初重啟的10000 MT多晶硅產能擴張計劃亦會受到影響。
其他主要企業:Tokuyama、M.setek、Mitsubishi、Osaka Titanium
Tokuyama (德山)是主要基地設在日本的化工廠家,是日本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也是全球第七大多晶硅供應商(產量計),僅次于特變電工。
日本多晶硅企業主要是內需導向。受益于日本本土太陽能市場的增長,日本對多晶硅的需求不斷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