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編者按霧霾天氣持續不斷、水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土壤污染超標嚴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被認為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
編者按 霧霾天氣持續不斷、水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土壤污染超標嚴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被認為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新《環保法》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是一部能對怨聲極大的污染現象打出硬拳的法律,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并且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也將對資本市場的多個行業和公司產生重大影響。面對新《環保法》的制約,原材料工業將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更加嚴格的環保執法環境。那么,當前鋼鐵、石化、建材、有色行業生產企業在環保治理方面到底處于一個什么狀況?新《環保法》實施后,對這四大行業生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原材料周刊》將為您一一梳理,敬請關注。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作為傳統高污染行業,鋼鐵工業已然處于這場環保風暴的中心地帶,而環境保護也將成為未來鋼鐵行業面臨的“新常態”。
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估算,目前約有七成鋼鐵企業環保不達標,為滿足新排放標準,鋼鐵全行業實施環保改造總投資大約900億~1100億元。在目前鋼鐵行業進入嚴冬的背景下,鋼鐵企業環保“提標改造”可謂難上加難。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節能環保中心副主任劉濤建議,嚴格執行新《環保法》,不僅要大幅提升環保違法成本,形成對違法企業的有效震懾;而且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金,鼓勵采用合同環境服務的形式,降低環保投資風險。
正如一位大型鋼鐵企業的負責人所言,綠色環保是目前鋼鐵企業最難邁的一道門檻兒,但也只有勇敢面對,變壓力為動力,向污染宣戰,才是生存之道。
環保大限已至
鋼鐵企業要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全面實施提標改造,時間緊、任務重、資金壓力大。特別是在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環保提標改造任務十分艱巨。
2015年1月1日,在鋼鐵業界也被稱為環保“大限”的到期日。按照新《環保法》,企業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將按日計罰、不設上限,并且可能面臨治安拘留、刑事責任等處罰。并且,從這一天起,《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系列新標準施行的緩沖期也已結束,所有鋼鐵企業將執行新建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重點區域的鋼鐵企業還將執行更加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
業內普遍認為,新《環保法》的“鐵腕”措施主要有二。一是違規違法企業如果在法律規定的整改期限內達不到整改目標,將按日連續計罰,上不封頂,這加大了污染企業的違法成本。二是追究企業法人法律責任,對未批先建拒不改正、故意造成嚴重污染事故的違法行為,可給予企業法人治安拘留等處罰。企業環保違規,不但面臨經濟處罰,而且可能帶來企業社會聲譽的損失。
除了新《環保法》,《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多項新排放標準也壓得鋼鐵企業喘不過氣來。這些新標準從2012年10月起正式實施,幾乎覆蓋了從鐵礦石采選、燒結、煉焦、煉鐵直到軋鋼的全過程,在大幅收窄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的同時,新增了二惡英等新污染物排放限值。不過,為實現平穩過渡,新標準留有兩年多的改造緩沖期,要求現有企業必須在2014年12月底前通過改造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根據相關調研結果,目前一些鋼鐵企業既有的環保設施較為落后,設備本身無法達到新標準要求,需要進行改造或增加環保設施。還有一些企業現有環保設施因技術、質量、成本、管理不善等原因不能正常運行,與主體工藝設備同步運行率較低,致使其污染物排放無法達標。根據2013年環保部對華北地區298家鋼鐵企業的排查結果,超過70%的鋼鐵企業存在超標排污情況。
“鋼鐵企業要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全面實施提標改造,時間緊、任務重、資金壓力大。特別是在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環保提標改造任務十分艱巨。”劉濤表示。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一項估算顯示,鋼鐵全行業實施廢水、廢氣等環保改造總投資大約為900億~1100億元;如果考慮到人工成本、設備維護等其他各種費用,每年還將新增環保成本800億元左右。
倒逼去產能化
如果新《環保法》能夠真正貫徹執行,所有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公平競爭,那么,迫于環保成本壓力,一些落后鋼鐵產能勢必退出市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鋼鐵企業去產能化的進程。
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認為,通常來看,環保手段主要通過對地方設置環保任務和污染排放量指標,以達到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也就是說,實施更為嚴厲的環保法規是鋼鐵行業發展的必然,也是鋼鐵去產能化的必經之路。
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12年修訂)》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并從達標排放等多方面設置了門檻。根據《規范條件》,鋼鐵企業的煉鐵工序需考核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項標準,而之前只考核煙粉塵濃度一項。同時,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從之前的1.8千克下降到1.63千克,并且增加了“近兩年內未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等條件。不僅如此,在評審申請報告、現場核查和遴選名單的實際過程中,環保條件也始終作為首要考核因素實行一票否決。
鋼鐵分析師徐向春認為,一系列環保新標準符合國家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政策。通過增加環保成本,提高行業門檻,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將最終退出市場,進而達到淘汰落后產能的目的。
據測算,鋼鐵企業要實現新標準的達標排放,噸鋼環保成本大約為150~200元。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優秀企業的環保成本約110元/噸,而一些企業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環境監管薄弱等原因,其噸鋼環保成本只有30元左右。“如此巨大的環保成本差異,導致達標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更為嚴重的是,打擊了鋼鐵企業實施環保改造的積極性。”劉濤說。
可以預見,如果新《環保法》能夠真正貫徹執行,所有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公平競爭,那么,迫于環保成本壓力,一些落后鋼鐵產能勢必退出市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鋼鐵企業去產能化的進程。
勇于向污染宣戰
大中型鋼鐵企業更加歡迎新《環保法》,因為可以明顯縮小不同企業之間的環保成本差距。但對于其他鋼鐵企業來說,目前更多的是擔心自己無法環保達標,這倒可以促使企業真正有所行動。
業界普遍認為,國內鋼鐵企業實現環保達標,脫硫、除塵是關鍵。從記者采訪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國內鋼鐵企業都在采取積極行動,以應對新《環保法》。
“近年來,中天鋼鐵每年都要投入數十億環保資金,今年還打算為露天堆放的原輔材料建造大棚,以解決塵土污染問題;同時,還要建設隔音設施,降低對周邊居民的噪音污染。”中天鋼鐵集團質量管理處的蘇禎祺告訴記者。
萊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立志則表示,新《環保法》實施以后,企業負責人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為此,集團不僅要強化企業領導人的法治思維底線意識,還要把環保風險納入決策風險進行評估。
“大中型鋼鐵企業更加歡迎新《環保法》,因為新《環保法》的落實可以明顯縮小不同企業之間的環保成本差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科技發展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但對于其他鋼鐵企業來說,他們目前更多的是顧慮,擔心自己無法環保達標,不過,這種顧慮也是好事兒,可以促使企業真正有所行動。
劉濤建議,嚴格執行新《環保法》,首先要把環保違法提升到危害公眾生命安全的高度,大幅提升環保違法成本,形成對違法企業的有效震懾;強化環保監管體系,完善污染減排統計、監測、考核相關制度,明確監管責任和程序,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同時,對于鋼鐵企業的環保改造項目,特別是一些前沿或普及率不高的改造項目,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應鼓勵先試先行,給予鋼鐵企業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此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金,鼓勵采用合同環境服務的形式。“合同環境服務可由項目投資方向社會籌集資金,解決鋼鐵企業實施環保改造所需的巨額資金,降低企業減排成本。”劉濤認為,更重要的是,實施合同環境服務,還可以規范市場秩序,有效降低故障率,并將投資風險和環境處罰風險轉移給服務提供方,使鋼鐵企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鋼鐵主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