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鐵礦石、焦炭、熔劑等原輔料經在耐火材料砌筑或澆注成型的高爐、鐵水包、轉爐或電爐、鋼包、中間包中的冶煉還原、除雜,得以從鐵成鋼,可以說鋼鐵冶煉離不開耐火材料,鋼鐵企業在低迷、虧損中煎...
鐵礦石、焦炭、熔劑等原輔料經在耐火材料砌筑或澆注成型的高爐、鐵水包、轉爐或電爐、鋼包、中間包中的冶煉還原、除雜,得以從鐵成鋼,可以說鋼鐵冶煉離不開耐火材料,鋼鐵企業在低迷、虧損中煎熬,耐材企業又何嘗不是?耐材企業不僅要與鋼鐵企業一脈相承市場的低迷,而且耐火材料消耗量呈逐漸下降趨勢,鋼鐵行業整體承包耐火材料消耗下降到15kg/t左右,成本僅占噸鋼成本的0.5-1%,卻要承受鋼鐵企業一味壓價,緩回款、無錢回款等不公平待遇。正所謂一脈相承,相煎何急?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7月,耐火制品制造企業虧損數量同比增長23.3%,虧損總額同比增長2.99%,應收帳款凈額同比增長10.52%,應收帳款增加,足以顯示鋼企回款速度再變緩,甚至形成壞賬、死賬。而一些產品,如鐵溝料、炮泥、連鑄三大件等卻實現了月度招標,招一次標,降一次價,或者彼此對標降價,耐材企業在不愿丟失客戶的情況下,勉強降價接單。接單后,對產品用料進行綜合考量,即為:給多少錢做多少錢的產品,因此供需雙方開啟了只顧眼前利益的模式。
耐火制品企業還有一大難題,就是貨款雖然回收慢、或無法收回,但購買原料卻需現款,關系維持夠好的供貨商才可稍微寬限時日,不過多數以一個月為期,銀行又不愿放貸給耐材企業,以致于耐材企業陷入資金匱乏的窘境。作為耐材主產區的東北、河南、山東等地出現一批自發停產或轉產企業;在產企業也在不斷壓縮產量,減少資金占用,同時,也在思量還能維持多久,選擇哪些客戶合作,可以做什么樣的產品?
在新產品研發因動力不足、資金支撐不足而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耐火材料工程師為維持產品質量的長期穩定,降低生產成本、保持產品利潤而殫精竭慮。目前,行業內成立了20年、30年的企業也都在苦苦支撐,在迷茫中觀望市場。
而鋼鐵企業也出現了新態。中央巡視組對武鋼、寶鋼等央企進行專項巡視,披露了少數領導以“鋼”謀私,聚斂錢財,部分領導人員親屬子女圍繞寶鋼、武鋼經商辦企業,謀取非法利益,及部分工程項目招標不規范,存在暗箱操作、內定投標單位等問題,違規人員已按規定轉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及有關部門處理。這對其它鋼廠而言是一種警示,鋼廠后續透明、陽光招標或可期待,不過仍然需要公平、公正的制度,否則耐材產品的利潤要么被中間商截留,要么被價格戰壓縮殆盡,到耐材企業的利潤有限,后續發展難以持續。耐火材料企業都陷入窘境,又能拿什么來“愛”鋼鐵,維持鋼鐵冶煉的正常進行呢?